[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道线里程匹配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17996.9 | 申请日: | 202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高旺;章辉;潘树国;谭涌;何璇;彭雅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G01S17/931;G01S19/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道 里程 匹配 隧道 车辆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道线里程匹配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首先读入高精度车道线信息,在进入隧道前根据卫星定位的结果,按垂直方向匹配对应的车道线点,记为里程约束的起始点,之后根据车轮测速仪开始累积车辆里程,并利用激光雷达获得车辆距离隧道墙壁的距离,间接得到车辆距车道线的距离,再通过车辆总里程匹配车道线对应点,完成车辆的隧道内定位。应用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在10km的隧道内车辆定位的绝对平面精度为1‑3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在隧道内的定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道线里程匹配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内定位技术是现代定位技术中的难点,近年来人们对隧道内定位的需求与日俱增,隧道建设环境恶劣、情况复杂,隧道内的定位与导航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和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隧道单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有多种针对隧道内定位的解决方案,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隧道内定位的方案,如2016年王明东等人提出的基于UWB技术的隧道无线定位方法;王海英等人提出的基于ZigBee的隧道内定位方法;2018年梁壮等人提出了基于RSSI的隧道内定位方案,该类方案都需要在被定位设备上和隧道内安装硬件设备,并且在高速运行时还会有较大的误差,同时基站等硬件设备布置的成本较高,而在长距离的隧道中设置的话成本会很高。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基于卫星定位系统,该类方案中也有基于伪卫星的定位方式,该类方案依旧是通过设置地面基站,面对长距离隧道仍有成本较高的缺陷,但是另一类方案是通过惯导完成隧道内卫星信号缺失环境下的定位,该方案在短时间的卫星信号缺失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精度,并且成本也较低,不过在长距离的隧道环境下定位结果误差较大,无法实现较高精度的隧道内定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车道线里程匹配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利用车轮测速仪和激光雷达获取车辆在隧道内的里程信息,并与高精度车道线进行匹配,完成长距离隧道环境下的精确定位。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车道线里程匹配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读入高精度车道线信息;
由于在隧道内激光雷达已实现固定靠隧道右侧的距离测量,根据车辆前进方向,因此仅需读入每个隧道中的最右侧车道线即可确定车辆的位置;
(2)进入隧道前,根据卫星定位的结果,按垂直方向匹配对应的车道线点,记为里程约束的起始点;
进入隧道前车辆的卫星定位结果一般为高精度的RTK结果,如果RTK未成功固定,则取浮点解,并且匹配最近点的原则为,距车道线距离小于某个阈值,且前进方向上后一个车道线点距离逐渐增大,表明前一个点已是最近点,其中该阈值的大小根据车道宽度确定;
(3)根据车轮测速仪,开始累积计算车辆里程;
在获取起始点之后,根据车轮测速仪,开始累积计算车辆里程,累积方式为逐次累加里程计的编码器脉冲计数,假设某一时刻里程计的脉冲数累积为n,则此时累积的总里程为
S=n×l×(1+γ) (1)
式中,l表示车轮周长,先验值,单位m,γ表示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周长误差系数,其通过与GNSS RTK/INS联合解算实时估计而得;
(4)车辆进入隧道后通过激光雷达测量得到车辆距离右侧隧道壁的距离dl:
在隧道中测量时采用16线激光雷达,而在测量时使用两个不同仰角的激光束进行测量,消除这两项因素带来的误差,其计算的原理根据激光雷达测距原理且如下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