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7569.0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5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寻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3/24;B32B3/08;B32B33/00;B32B37/10;B32B38/04;B32B38/00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球 效应 传热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织物,包括内衬(1)和面料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由碳纤维和竹纤维复合组成,所述面料外层(2)为聚酯纤维经纬编织组成,所述面料外层(2)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口,所述面料外层(2)顶部外壁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结构,且通风结构位于通风口正上方,所述通风结构包括密封片(3)和膨胀块(4),所述密封片(3)底部一端缝接于面料外层(2)顶部外壁上,所述膨胀块(4)缝接于面料外层(2)顶部外壁上,且膨胀块(4)顶端缝接于密封片(3)底部一端外壁上,所述密封片(3)为聚氨酯半透膜,所述膨胀块(4)包括聚乙烯醇缩醛纤维(5)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碳纤维20-50份,竹纤维50-80份,聚酯纤维100份,聚氨酯半透膜60份,聚氨基甲酸酯纤维60份,聚乙烯醇缩醛纤维60-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碳纤维60-80份,竹纤维80-110份,聚酯纤维100份,聚氨酯半透膜60份,聚氨基甲酸酯纤维60份,聚乙烯醇缩醛纤维90-1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定量的竹纤维原料,切片后加热,得到熔融状态的竹纤维,取一定量的碳纤维原料,切片后加热,得到熔融状态的碳纤维,将熔融状态的竹纤维和碳纤维混合后拉丝,得到内衬;
S2:取一定量的聚酯纤维经纬编织成的面料外层和密封片,利用激光裁剪技术对面料外层开口,通过纺织机将密封片缝接于面料外层顶部的外壁上;
S3:取一定量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和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将聚乙烯醇缩醛纤维作为芯纱,利用纺织机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缠绕在芯纱外表面上,得到复合纤维,将多股复合纤维通过S捻的方式得到膨胀块;
S4:利用纺织机将膨胀块缝接于面料外层的顶部外壁上和密封片的底部外壁上,得到外层织物;
S5:利用挤压机对步骤S1中的内衬和步骤S4中的外层织物进行挤压,得到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寻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寻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5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