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实现水体净化与碳减排的循环二氧化碳再生离子交换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7262.0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泽;卜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泽水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B01J49/53;B01J49/57;C02F101/10;C02F101/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实现 水体 净化 碳减排 循环 二氧化碳 再生 离子交换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实现水体净化与碳减排的循环二氧化碳再生离子交换系统及工艺。本发明通过系统内循环方式实现将塞流式反应器(PFA)转化为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CSTR)实现阴阳离子交换剂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工业废气、燃烧废气和大气中补集并收集的二氧化碳、干冰、液体二氧化碳等)的高效再生技术。该方法成功实现低压二氧化碳气体对阴阳离子交换剂的同时再生,并且将再生时间从固定床系统(PFA)的15个小时降低至90分钟,将再生效率比固定床系统提升三倍以上,再生压力降低30%。该工艺使利用工业排放的低纯度(30‑50%)二氧化碳废气进行水体脱盐成为可能,且同时实现40%的碳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实现水体净化与碳减排的循环二氧化碳再生离子交换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形式越来越严峻,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致力于水质提升、污水回用和碳减排的研究。
其中,一部分研究者提出通过向海水中加入氨水并吸收二氧化碳废气,生产氯化铵和碳酸钠两种产品,并同时实现海水或苦咸水脱盐。然而,该工艺成本高,而且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氨水,提高了处理风险。
另外,现有的研究中出现了一次性通过二氧化碳再生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使用二氧化碳进行再生从而达到水体脱盐和去除污染物的思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该工艺具有以下缺点:(1)耗时长,超过15个小时的再生时间;(2)能耗高,需要提供二氧化碳分压为15到25公斤;(3)对设备要求严格,且其二氧化碳消耗量大(30kg/方产水);(4)利用效率低下,利用率仅为7%,超过80%的二氧化碳重新释放排入大气。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低运行时长、低产水率、长再生时间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水质提升、污水回用和碳减排的新思路,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驱动的水体脱盐工艺。
本发明针对一次性通过二氧化碳再生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改进和升级,利用新型树脂与树脂组合提升再生效率,利用封闭系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利用二氧化碳内循环工艺提高再生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使该技术能够符合目前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同时实现污水处理、水质提升和碳减排的目标,为生活污水、中水回用提供了低成本、低污染的应用工艺。
本发明通过再生水内循环系统,成功将单次再生废液再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加压,使原本的单次通过塞流式反应器(PFR)转型为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CSTR),从而延长了再生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再生效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用量。不同于传统PFR工艺中离子交换发生在再生液与再生废液的界面上,CSTR反应器中的离子交换剂均充分与再生液接触,极大的提高了再生效率,使得反应器内的材料与再生液整体达到共平衡状态。并且,由于再生过程中使用封闭系统,二氧化碳不再随再生进行而持续排放。在产水循环中,该脱盐系统能够重新切换为塞流式反应器,提升产水水质,增加处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实现水体净化与碳减排的循环二氧化碳再生离子交换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溶解罐、阳离子交换剂罐和阴离子交换剂罐;
所述二氧化碳溶解罐上设置有二氧化碳进气口;
所述二氧化碳溶解罐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道依次与阳离子交换剂罐、阴离子交换剂罐串联,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内循环泵;
所述阴离子交换剂罐的出水口通过内循环管道与所述二氧化碳溶解罐顶部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溶解罐的二氧化碳进气口通过进气管道与二氧化碳气瓶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二氧化碳溶解罐内设置有二氧化碳布气板,用于均匀分布二氧化碳气体,促进气体溶解并转化为碳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泽水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金泽水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风式3D打印废料回收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钢筋桁架的空心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