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气机和减弱压气机转子叶片声激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6961.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汝兵;林瑞鑫;林麒;陈泽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19/00 | 分类号: | F04D19/00;F04D29/38;F04D29/3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气 减弱 转子 叶片 声激振 方法 | ||
1.一种压气机,所述的压气机为轴流式压气机,包括机匣、在机匣内腔中绕一转动轴线转动的轮毂和沿所述转动轴线布设的若干级增压结构,每一级增压结构均包括一转子叶栅和与该转子叶栅相邻且在其下游的静子叶栅;所述转子叶栅装设于所述轮毂并随着轮毂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每一转子叶栅包括沿所述轮毂周向布设的若干转子叶片;所述静子叶栅装设于机匣内壁;其特征是,还包括:
至少一组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每组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对应一转子叶栅;所述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固接于机匣外壁的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每个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通过与其对应的开设于机匣壁上的第一射流孔向机匣内腔射出第一等离子体射流;所述第一射流孔的延伸方向朝向对应的转子叶栅中转子叶片的压力面或背压面并相对机匣内壁在该第一射流孔的开口所在位置的切面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射流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转子叶片的压力面且指向所述转子叶片的弦线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射流孔的延伸方向与机匣内壁在该第一射流孔的开口所在位置的切面之间的夹角在25°至35°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射流孔的延伸方向与机匣内壁在该第一射流孔的开口所在位置的切面之间的夹角为3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电源和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本体固接于机匣外壁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射流孔连通的第一等离子体发生腔;所述第一电源用于产生脉冲电压;两个第一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且均伸入所述第一等离子体发生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每组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对应一转子叶栅;所述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固接于机匣外壁的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
每个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通过与其对应的开设于机匣壁上的第二射流孔向机匣内腔射出第二等离子体射流;所述第二射流孔在机匣内壁上的开口位于对应的转子叶栅和与该转子叶栅相邻且在其上游的静子叶栅之间,所述第二射流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转动轴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射流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压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包括第二本体、第二电源和两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本体固接于机匣外壁并形成与所述第二射流孔连通的第二等离子体发生腔;所述第二电源用于产生脉冲电压;两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且均伸入所述第二等离子体发生腔。
9.一种减弱压气机转子叶片声激振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压气机工作期间,通过开设于机匣壁的第一射流孔向转子叶片的压力面或背压面射出第一等离子体射流,第一射流孔的延伸方向相对机匣内壁在该第一射流孔的开口所在位置的切面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减弱压气机转子叶片声激振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压气机工作期间,还通过开设于机匣壁的第二射流孔向转子叶栅和与该转子叶栅相邻且在其上游的静子叶栅之间的间隔射出第二等离子体射流,第二射流孔的延伸方向朝向轮毂的转动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9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分瓣螺母的解锁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烘干功能塑料颗粒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