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6549.1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5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陶婷;董超;朱小军;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22 | 分类号: | H04W16/22;H04W72/04;H04W72/1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陈月菊 |
地址: | 211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量 预测 无人机 组网 信道 接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流量预测理论,结合无人机的分组到达流量在时间上具有的自相关性,采用神经网络,根据历史值预测下一个时帧的到达流量,以制定信道分配方案;所述神经网络基于梯度下降策略,在目标的负梯度方向上调整参数,直到训练误差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时停止迭代;基于前述神经网络算法,计算传输视频分组中无人机所需的最小传输时间,使得在当前信道资源不能满足所有无人机的业务需求时,优先保障视频分组的带宽。本发明能够采用流量预测的方法,应用神经网络,来预测下一时帧无人机组网通信范围内即将到达的流量,并为其分配信道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自组网体系架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机自组网(Flying adhoc Networks,FANETs)由于具有鲁棒性、灵活性和部署方便等优点,正成为多个无人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单体无人机由于单体容量有限,已无法满足复杂的任务要求。多无人机协同作战具有高效、可扩展、覆盖范围广等优点,能够有效满足日益复杂的任务需求,是未来无人机作战的发展趋势。
然而,与单一无人系统相比,多无人系统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在通信方面仍有其独特的挑战。通信是保证多无人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多无人机系统需要保持通信,传输必要的安全信息和业务信息,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保障。由于无人机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速率高的优点,在无人机上安装定向天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无人机运动速度快,定向天线覆盖角有限,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链路中断,导致信道资源严重损失。此外,无人机在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时经常需要传输视频包。为了提高视频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无人机自组网还应优先保证视频包的带宽。总的来说,由于无人机的高移动性,为安全包和服务包提供不同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对于定向天线的无人机自组网MAC协议是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
与移动自组织网络类似,信道接入协议是保证多个无人系统通信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无人机的特点,FANETs MAC协议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无人机通常是分组组网,数量和规模都很大。当大量节点争夺信道时,所产生的冲突会很严重,直接影响到网络的通信性能。二是无人机高速移动,使得网络中的节点频繁进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的频繁变化会造成信道资源的严重损失。此外,网络拓扑结构的不断变化意味着无人机需要频繁地接入信道,信道竞争更加激烈。
论文文献CU-MAC:A MAC Protocol for Centralized UVA Networks withDirectional Antennas,Aijing LI等(公开日:2020年5月1日)公开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虽然前述技术文献也涉及了无人机自组网信道资源分配方法,但两者只提出根据队列长度,利用历史平均值得出各架无人机业务分组的到达速率,以制定信道分配方案;且并未涉及流量预测,没有写明流量预测方法,运算效率低,并且没有针对使流量预测融入到MAC协议构建过程中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采用流量预测的方法,应用神经网络,来预测下一时帧无人机组网通信范围内即将到达的流量,并为其分配信道资源。本发明提出了具体的将流量预测有效融入到MAC协议的构建中的技术方案,以达到更好的传输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人机自组网信道接入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适于以下场景:中心无人机通过单播的方式向其他无人机收集业务分组,其中包含视频、图像或者其他感知数据;每架无人机向相邻的无人机定期广播安全分组,广播内容包含位置、速度和障碍信息在内的安全消息;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