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件表面瑕疵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16426.8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2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丁启东;郁雪峰;仲伟;王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 |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曹军 |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表面 瑕疵 自动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瑕疵自动检测领域,针对工件瑕疵检测的自动水平不足,人工检测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工件表面瑕疵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工件处于预定区域期间,启动照明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提供光源,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多个含所述工件的初级图像信息;根据同一工件的多个初级图像信息合成中级图像信息;对所述中级图像信息进行降噪去毛边得到工件表面图像;获取标准工件图像;根据所述标准工件图像与所述工件表面图像之间的对比结果,得到瑕疵检测结果信息;根据瑕疵检测结果信息,输出工件检测结果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瑕疵自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工件表面瑕疵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等机械加工制品的性能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机械加工制品的工件的质检也越来越严格。对于生产线中工件检测,一般由多名工人对瑕疵进行检测,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求检测工人始终保持高强度的注意力,对于流水线连续工作的工人,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易导致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检漏检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调整和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也无法适应目前高速、精准、自动化的生产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瑕疵检测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工件表面瑕疵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瑕疵检测的自动水平不足,人工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工件表面瑕疵自动检测方法,包括:
在工件处于预定区域期间,启动照明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提供光源,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多个含所述工件的初级图像信息;
根据同一工件的多个初级图像信息合成中级图像信息;
对所述中级图像信息进行降噪去毛边得到工件表面图像;
获取标准工件图像;
根据所述标准工件图像与所述工件表面图像之间的对比结果,得到瑕疵检测结果信息;
根据瑕疵检测结果信息,输出工件检测结果信息。
有益效果:本申请根据工件是否处于预定区域,通过照明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多个初级图像信息,随后通过合成和降噪去毛边得到该工件的工件表面图像,根据所得的工件表面图像与预设的标准工件图像之间的对比结果,输出工件检测结果信息。对此,本申请实现自动获取预定区域内工件图像,充分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避免人工筛选时容易出现误差。并且,本申请中,对于所采集的图像,还会进行多图像合成,避免了单次图像采集时失误会使得整个工件对应图像在进行后续分析处理时出现失误。以及,采用降噪去毛边的操作,降低了工件在预定区域内运动时,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图像边缘模糊,对整体图像分析的影响,使得最终的瑕疵检测结果信息更为准确。
进一步,所述在工件处于预定区域期间具体为:在检测到工件完全进入预定区域后的预设时间内。
进一步,所述在工件处于预定区域期间,具体为:从所述工件完全进入预定区域,到所述工件存在部分脱离区域截止。
进一步,所述根据同一工件的多个初级图像信息合成中级图像信息,包括:
获取工件当前位置信息和图像采集位置信息;
根据工件当前位置信息和图像采集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初级图像信息;
从调整后的初级图像信息中抽取代表工件的各个像素值,根据像素信息将对应像素值进行求平均,从而合成对应的中级图像信息。
进一步,根据瑕疵检测结果信息,输出工件检测结果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未经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