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6336.9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龙;周鹏程;李轶;杨雪梅;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15/06;C02F1/56;C02F3/32;C02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河流 生态 修复 预处理 双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包括围隔单元、监测单元以及围隔开关单元;围隔单元包括并排平行的两列围隔带,两列围隔带之间为独立围蔽区,围隔带的顶部设置有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浮体,中部两侧均设置有多层种植带,底部设置有底部配重,围隔朝向岸边弧形包围一块沉水植物修复区域,围隔开关单元设置于外围围隔带的始、末位置与河道岸边的连接处;围隔开关单元包括开关、过滤装置以及加药装置。本方法为根据独立围蔽区内和上游水体浊度控制加药或换水。本发明利用人工水草对水体进行净化,同时可利用河道水流对独立围蔽区的水体进行置换,从而达到降低独立围蔽区浊度的作用,避免高浊度水体进入沉水植物修复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沉水植被衰退,蓝藻水华爆发,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奔溃,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湖泊与河流中。我国为控制富营养化及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的目标是消减水体的营养负荷,降低藻类的生物量,提高水体的清洁度,增加生物多样性与水体功能,恢复与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在河流中,大型沉水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水体处于清水状态的关键因素。沉水植物能够稳定沉积物,为具有净化作用的附着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能够降低悬浮颗粒物,减少沉积物磷释放。所以,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沉水植物的种植是核心技术之一。
但水生植被重建的过程往往比较困难,初步建立的沉水植被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这方面的干扰有很多,例如:透明度较低、频繁的水动力扰动、大量悬浮物、营养盐过高、食草型鱼类的捕食等。
对于富营养化的水体,水体表面会浮有大量的藻类,同时水体的浊度也会比较高,严重影响沉水植物对光照的吸收;同时,风浪扰动对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沉水植物存活率不高,对水体修复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包括围隔单元、监测单元以及围隔开关单元;
所述围隔单元包括并排平行的两列围隔带,两列围隔带之间预留间距,形成独立围蔽区,围隔带的顶部设置有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浮体,中部两侧均设置有高度不等的多层种植带,底部设置有贴合在河道底泥上的底部配重,所述围隔带设置于河道中,朝向岸边弧形包围一块沉水植物修复区域,称沉水植物修复区域内的围隔带为内围围隔带,另一围隔带为外围围隔带;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若干个水质浊度传感器,若干个所述水质浊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两列围隔带之间的独立围蔽区,在围隔单元的外侧水体也设置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河道水体;
所述围隔开关单元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围围隔带的始、末位置与河道岸边的连接处;所述围隔开关单元包括开关、过滤装置以及加药装置,在监测单元检测到浊度高于预设值时,围隔开关单元开启,利用水流流动,使上游水体经过过滤装置,流入独立围蔽区,将水体置换,或者通过加药装置给独立围蔽区,进行加药处理。
进一步的,每层所述种植带均包括固定带与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的根部固定在围隔带的固定带上,固定的密度在80~120根/m2,
所述人工水草呈的绳状,长度为50~70cm,以绳为中心固定有多条丝条,多条丝条以立体结构向四周辐射,辐射长度5~6cm。
进一步的,所述围隔带选用高密度耐水化纤织物,高密度耐水化纤织物开口向上对折;
所述底部配重选用铁链,铁链置于高密度耐水化纤织物对折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6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