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高压换流变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982.3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乔刚强;杨菲;彭敏文;张佳庆;吴杨;邱欣杰;张红;程登峰;陈振;庞亚东;尚峰举;张宇峰;李海峰;吴祎琼;徐修林;冯咨淇;孙多;张延青;刘奕;王虹;张丽;刘亮亮;杨仁花;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5/02;A62C3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换流 压缩空气 泡沫 灭火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特高压换流变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网络以电脑设备与程序进行运作及监控,至少包含联动控制系统、CAFS监控后台、消防炮控制系统、阀门控制箱。所述联动控制主机与所述CAFS监控后台进行通信,将各所述联动控制子机以及所述消防炮控制琴台采集的信号上送至所述CAFS监控后台进行状态信息展示,并返回原始控制指令,所述联动控制主机进行核心控制逻辑运算后分发执行控制指令至各所述联动控制子机及所述消防炮控制琴台,并进一步转送至对应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产生装置、所述阀门控制箱、所述消防炮控制箱中任意一件或几件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联动控制、远方遥控、就地应急手动控制及状态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消防领域,具体关于一种特高压换流变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以下简称换流变)是站内的大型油浸设备,单相设备含油量约100t~151t,火灾危险性高,需设置固定灭火设施对可能发生的设备火灾进行扑救。目前,国内的大型油浸设备固定消防主要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喷雾灭火系统两种方式利用隔离窒息作用,响应时间短,主要目标均为扑灭换流变初期火灾,但水喷雾和泡沫喷雾强度有限,难以扑灭较大火灾。
鉴于传统灭火方式的不足,现有创新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固定消防方式,即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采用固定压缩空气泡沫喷淋系统和固定压缩空气泡沫消防炮系统的组合灭火系统,压缩空气泡沫喷淋系统响应时间短,替代传统的水喷雾灭火系统和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在初期火灾时,对换流变形成全方位包裹和隔绝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并进一步辅助采用响应时间略长的大流量的压缩空气泡沫消防炮系统,保证强度对主要着火点进行集中喷射灭火,扑灭较大火灾,点面结合,同时设置压缩空气泡沫消火栓,可接消防软管和泡沫枪,喷射目标灵活,覆盖范围广。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具有泡沫稳定性高、覆盖性好、冲击动量强、用水量小等优点,灭火效率及可靠性显著提升。
具体的,如图1、2所示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实际布置中,其中特高压换流站全站共24台工作换流变,6台为一组,分为极1高、极1低、极2高、极2低共4个区域,特高压换流变新型泡沫灭火系统在每个区域设置1个阀门间10,全站共4个阀门间10,用于布置对应区域的固定喷淋系统40的6个喷淋释放管41对应的喷淋阀和消防炮系统50的7个消防炮51对应的炮阀;两个消防设备间6中分别设有压缩空气泡沫产生装置及分区选择阀,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将消防设备间6与阀门间10合并在同一空间设置。可见,特高压换流变新型泡沫灭火系统具有设备布置分散、受控设备众多、监控信息量大和控制逻辑复杂等特点。
但是,现有水喷雾灭火系统和泡沫喷雾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设备实现。该控制方式仅能实现简单的控制逻辑,不能满足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控制需求 。因此需要寻找可靠性高、控制方式灵活、便于操作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者认为应有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此设计一种特高压换流变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具体的技术手段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