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165.8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舒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J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眩目 系统 标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中,设定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第一传感器的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将预设的若干光强阈值点一一构建入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得到对应的光强信号阈值;若干光强信号阈值组成光强信号阈值数组;预设若干不同光照强度的标准光源;针对每一标准光源获取第一传感器对其采集若干次得到的若干第一光强信号,对若干第一光强信号取均值得到相应标准光源的光强信号标定值;若干标准光源的若干光强信号标定值组成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获得的数组可用于对第一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和修正,以减小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误差,提高了防眩目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夜晚驾车时,如果有后方车辆远光灯的照射,车内后视镜里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使驾驶员产生眩目,眩目会导致驾驶员的操作反应发生延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强光容易使人眼疲劳,影响驾驶员的健康。
现有技术中,一部分车采用自动防眩目系统,自动防眩目系统包括防眩目后视镜、前光敏传感器和后光敏传感器,根据前、后光敏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的车前、后方光强信息可以确定施加给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以达到后视镜防眩目效果。但由于光敏传感器本身的物理器件误差,会导致采集的光强信息和实际光强信息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由于后光敏传感器设置在防眩目后视镜的电路板上,后光敏传感器会受防眩目后视镜工作状态很大影响,导致采集的光强信息与实际光强信息存在更大差异。而如果根据误差很大的车前、后方光强信息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施加的电压,则很可能导致防眩目系统的错误响应,给用户带来很不好的体验,比如在需要防眩目的环境下防眩目系统不工作,而在不需要防眩目的情况下,防眩目系统工作使防眩目后视镜为变色状态。基于此可知,如何提高防眩目系统的检测精度以避免错误响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其包括:
设定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第一传感器的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
将预设的若干光强阈值点一一构建入所述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得到对应的光强信号阈值;若干所述光强信号阈值组成光强信号阈值数组;
预设若干不同光照强度的标准光源;针对每一标准光源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其采集若干次得到的若干第一光强信号,对若干第一光强信号取均值得到相应标准光源的光强信号标定值;若干标准光源的若干光强信号标定值组成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
可选地,所述设定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第一传感器的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包括:预设若干不同光照强度的标准光源和若干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与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第一传感器为技术参数相同的同类传感器;
针对每一光强的标准光源,若干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采集若干次得到若干第二光强信号,若干第二光强信号取均值得到该一标准光源的一光强信号标准值;
若干标准光源的若干光强信号标准值组成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
可选地,将每个所述光强阈值点一一构建入所述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得到对应的光强信号阈值包括:
预设若干不同光照强度的标准光源,每相邻两个标准光源之间构成一标准光源区间;
确定所述光强阈值点所对应的标准光源区间;
根据所述光强阈值点、其所在标准光源区间对应的两个标准光源的光照强度和该两个标准光源对应的所述光强信号标准值计算得到所述光强阈值点对应的光强信号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