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预充电阻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及预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886.5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3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汪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充电 多路预充 高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单预充电阻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及预充方法。包括电池包和一体机;所述电池包与一体机电连接;所述一体机内设有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和高压部件预充负极接口电路;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源,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高压部件预充负极接口电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包括用于给多个高压部件进行预充的单预充电阻R。本发明推出了单预充电阻多路预充的方法,能够实现各个高压部件的独立运行,同时也具有能够节约硬件成本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单预充电阻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及预充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在启动前,需对输入端进行预充,以保证连接装置(如接触器)闭合时不产生拉弧引起粘连。如果存在多个高压部件,则需分步独立预充,以确保各高压部件独立高压回路运行,减小相互间因故障等造成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每个高压部件配一个预充电阻的方法,来实现多个高压部件分步独立预充的目的,但上述方法增加了布置的空间且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各高压部件独立运行,且能够降低成本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及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32666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一种高压预充装置,预充继电器、开关管、预充电阻和高压电源;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开关管与所述预充电阻依次串联形成驱动电路,所述高压电源正极与所述驱动电路中的所述预充继电器串联。虽然不仅可以减少预充回路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开关损耗,控制预充时间,有效避免了接触器的粘连、烧毁和产生拉弧,但是其缺点在于只能解决单路的高压部件预充问题,并不能解决多路的高压部件预充问题,若采用上述设计去解决多路的高压部件预充问题则会大大增加硬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在启动前,通常采用每个高压部件配一个预充电阻的方法,来实现多个高压部件分步独立预充的目的,而造成系统布置空间增加且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各高压部件独立运行且节约硬件成本的基于单预充电阻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及预充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单预充电阻的多路预充高压系统,包括电池包和一体机;所述电池包与一体机电连接;所述一体机内设有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和高压部件预充负极接口电路;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源,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高压部件预充负极接口电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包括用于给多个高压部件进行预充的单预充电阻R。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包括若干个硬件正极接口;所述高压部件预充负极接口电路包括若干个硬件负极接口;所述硬件正极接口和硬件负极接口的数量相等且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源和信号继电器KS;所述信号继电器KS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部件预充正极接口电路还包括接触器KM、极化继电器KP1、极化继电器KP2、差动继电器KD、中间继电器KC、熔断器FU1、熔断器FU2、熔断器FU3、熔断器FU4、熔断器FU5和熔断器FU6;所述熔断器FU4的一端分别与电源正极、熔断器FU5和熔断器FU6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4的另一端分别与接触器KM、单预充电阻R和差动继电器KD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6与中间继电器KC串联;所述差动继电器KD分别与极化继电器KP2、熔断器FU1、熔断器FU2和熔断器FU3电连接;所述单预充电阻R分别与极化继电器KP1、极化继电器KP2电连接;所述接触器KM和极化继电器KP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