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板粘结砂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506.8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商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联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42;C08F8/42;C08F238/00;C04B111/27;C04B103/6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粘结 砂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温板粘结砂浆及其制备方法。该粘结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380‑420份,石英砂580‑620份,胶粉8‑12份,纤维素醚2‑4份,淀粉醚0.3‑0.8份,改性防水剂10‑15份;所述改性防水剂为接枝有烷氧基硅烷的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本发明的粘结砂浆中采用接枝有烷氧基硅烷的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作为防水剂,在提高粘结砂浆防水抗渗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其粘结性能,在保温板与墙体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防止保温板从墙体上脱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板粘结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方向,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节能降耗是中国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必须节能。根据相关统计,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热损失中,墙体约占60%-70%,因此,加强墙体结构的保温措施是减少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
目前常用的建筑墙体保温方法是将保温板粘贴在墙体内侧或外侧,利用保温板的隔热性能,实现建筑的保温节能。粘结砂浆是外墙保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材料,其由水泥、石英砂、聚合物胶结料配以多种添加剂经机械混合均匀而成,用于墙体与保温板之间的粘结,其性能关系到整个保温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由于粘结砂浆层进水后,粘结强度会下降,且对于采用膨胀珍珠岩或玻璃微珠等多孔材料为主体的保温板而言,墙体中的水经粘结砂浆层渗入保温板后,多孔材料的孔隙内进水,会造成保温性能下降,因此,外墙保温系统中粘结砂浆要求具有较高的防水抗渗性。此外,粘结性能也是粘结砂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提高粘结砂浆防水性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憎水剂。例如,公开号为CN103449788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外墙保温板粘结砂浆及其制备方法,该粘结砂浆包含以下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原料:粘结料30%-65%、细骨料30%-65%、聚合物胶结料2%-6%、触变润滑剂0.1%-0.3%及速凝剂0.008-0.012%;所述聚合物胶结料由可分散乳胶、有机硅憎水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组成。憎水剂的使用虽然能提高粘结砂浆的防水抗渗性,但同时也会造成砂浆保水性下降,在砂浆水化时由于失水较快而导致水化无法充分进行,进而影响砂浆的粘结强度,导致保温板易从墙体上脱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板粘结砂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粘结砂浆中采用接枝有烷氧基硅烷的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作为防水剂,在提高粘结砂浆防水抗渗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其粘结性能,防止保温板从墙体上脱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板粘结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380-420份,石英砂580-620份,胶粉8-12份,纤维素醚2-4份,淀粉醚0.3-0.8份,改性防水剂10-15份;所述改性防水剂为接枝有烷氧基硅烷的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
在现有技术中,憎水剂的使用虽然能提高粘结砂浆的防水性能,但同时也会影响砂浆的粘结强度,导致保温板易从墙体上脱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接枝有烷氧基硅烷的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作为防水剂,其中,二乙炔基苯-氨基丁炔共聚物中含有大量支链,能在粘结砂浆中形成疏水网络,从而提高砂浆的防水抗渗性能,有效防止墙体中的水经粘结砂浆层渗入保温板而导致保温性能下降;同时,在砂浆水化并涂抹到保温板和墙体上时,接枝在防水剂上的烷氧基硅烷水解产生硅羟基,能与保温板、墙体以及粘结砂浆中的水泥形成共价连接,从而提高粘结砂浆的粘结性能,在保温板与墙体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
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淀粉醚为羟丙基淀粉醚、羧甲基淀粉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联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联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