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3411.6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毕志书;庄昌耀;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碧田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G01R22/10;G01R22/0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张松云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方 电力 负荷 控制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控制模块、电压预处理模块、电流预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继电器控制模块,电流预处理模块分别连接负载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以及负荷市电电流输入端,用于实现市电电流的数值转换;电压预处理模块连接负荷市电电压输入端,用于实现市电电压的电压转换;数据采集模块分别连接电压预处理模块、电流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具有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满足居民用户采用各种方式参与负荷控制的灵活性,达到在建立在参与需求响应业务过程中,具备需求响应程度快、大大满足居民用户需求响应资源的接入,保证负荷管理系统的柔性运行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仍持较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供需矛盾仍在存在,特别是夏季用电高峰季节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仍是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负荷控制系统采集的大量客户实时数据,能够方便供电部门掌握客户的负荷情况和用电规律,促进科学、有效的用电管理,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负荷控制终端系统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也是实现了配网自动化和地区、县、大用户分级管理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负荷控制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多只具有简单的终端设备,整体的负荷控制还要需要大量人为干预处理,灵活性较低,随着,原有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负荷控制终端已不能很好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改革和用电管理的现实需要。而随着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实施需求响应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同时,需求响应项目建设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正有序开展,社会公众对需求响应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居民用户在参与需求响应业务过程中,
但是由于负荷控制终端性能、负荷控制方式的不足与落后,阻碍了负荷的灵活控制及需求响应业务的推广,极大影响了居民用户需求响应资源的接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建立一套具有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满足居民用户采用各种方式参与负荷控制的灵活性,达到在建立参与需求响应业务过程中,具备需求响应程度快、工作时间灵活,大大满足居民用户需求响应资源的接入,保证负荷管理系统的柔性运行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方式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控制模块、电压预处理模块、电流预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GSM数据通信模块、RAM扩展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继电器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电流预处理模块分别连接负载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以及负荷市电电流输入端,用于实现市电电流的数值转换;
所述电压预处理模块连接负荷市电电压输入端,用于实现市电电压的电压转换;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压预处理模块、电流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市电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实时采样分析计算后,完成负荷控制;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一输出端连接RAM扩展模块,用于保存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负荷控制方式、功率限定值及48点功率限定序列值的数据信息;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另一输出端连接GSM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完成后台负荷管理系统与智能控制模块的数据传输;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负载功率值和功率限定值;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碧田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碧田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