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13284.X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熊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F30/28;G06Q10/0639;G06Q50/02;G06F111/10;G06F1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计算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电缆地层测试技术,获取预设泵抽取样点的气油比样本,预设泵抽取样点位于至少一个已钻井中;采用流体录井技术获取气油比样本对应的烃组分参数样本;根据气油比样本和烃组分参数样本建立气油比与烃组分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关系模型计算预设井段的气油比剖面。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基于流体录井参数与电缆地层测试相结合的定量评价方法,实现了连续定量的计算储层垂向的气油比变化,从而实现了储层流体性质的定量评价,进而提高了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效率和符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储层流体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油田上,通常把油井产气量和产油量的比值称为气油比,它表示每采出一吨原油要伴随采出多少立方天然气。在油气田勘探早期,通常采用电缆地层测试与钻杆地层测试的方法通过获得地层气与油的比值来计算油藏的气油比,并可以根据气油比的大小来识别储层流体性质。
目前,国内外针对地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主要以录井、测井和测试三种技术手段为主。录井技术能够直接获得地下岩性及含油气性特征,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多以定性识别为主,且依赖于个人经验的判断,无法定量化评价。测井方法主要是基于各测井曲线对油气的响应特征进行综合识别,常用的方法有三孔隙度差异法、中子-密度交会法、孔隙度-电阻率交会法、体积压缩系数-泊松比交会法以及二维核磁识别法等,但在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低孔、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或油、气及水层电性差异小等情况下,传统的测井技术手段无法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电缆地层测试通过测压取样作业,进行实时流体分析,可以达到流体识别定量化,但是它的结果只是对某一深度点的评价,如果进行每米的连续评价它的成本和工程风险将会非常高。钻杆地层测试在测试段油气同出的情况下,也无法准确的识别油气界面,并且由于钻杆地层测试作业费用昂贵,复杂工况条件下作业风险大,所以这项技术在现场作业应用相对不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连续定量的计算储层垂向的气油比变化,从而提高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效率和符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电缆地层测试技术,获取预设泵抽取样点的气油比样本,所述预设泵抽取样点位于至少一个已钻井中;
采用流体录井技术获取所述气油比样本对应的烃组分参数样本;
根据所述气油比样本和所述烃组分参数样本建立气油比与烃组分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关系模型计算预设井段的气油比剖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油比定量计算装置,该装置包括:
气油比样本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电缆地层测试技术,获取预设泵抽取样点的气油比样本,所述预设泵抽取样点位于至少一个已钻井中;
烃组分参数样本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流体录井技术获取所述气油比样本对应的烃组分参数样本;
关系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油比样本和所述烃组分参数样本建立气油比与烃组分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气油比剖面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模型计算预设井段的气油比剖面。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油比定量计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