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3018.7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8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强;刘建波;杨梅;马雪锋;闫红蕊;刘晓;王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表 检定 装置 远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本体主控端、内网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智能防护箱以及标准器;本体主控端通过云服务器与智能防护箱通信连接,标准器设于智能防护箱内,标准器的一端与智能防护箱通信连接,标准器的另一端与待检台体电连接,智能防护箱还与待检台体通信连接。该系统可以实现电能检定装置的自动化检定,通过智能防护箱的设置,提高了标准器远程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通过云服务器实现本地主控端与被检远程端的远程交互,数据传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整个系统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使用该系统的检定方法简化了检定流程、更加便捷、检定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计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电能计量装置,无论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中均有应用,电能表检定装置为保证其在生产、安装、使用全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和可靠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可基于标准(例如国家标准)的计量检定规程(例如当前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的《JJG597-200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来判断电能表检定装置是否合格,即如果某个电能表检定装置在某一规定条件下的负载点(也可称为检定点)的计量误差超过所允许的误差限,则直接判断该智能电能表不合格。
但是,传统的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计量检定校准工作,通常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标准器到被检单位试验室,对需要进行量传的台体进行检定校准操作,返回实验室后处理原始记录、出具相应证书。这种检定校准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检定校准过程操作繁琐,造成检定校准效率低下;
2、标准器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
3、必须到达装置现场操作,费时费力;
4、装置台体操作复杂,检定校准项目多,工作量大,时间长,原始记录与证书的处理亦耗时耗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及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的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计量检定校准方法不够便捷、费时费力、检定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远程检定系统,该系统包括:本体主控端、内网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智能防护箱以及标准器;所述本体主控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智能防护箱通信连接,所述标准器设于所述智能防护箱内,所述标准器的一端与所述智能防护箱通信连接,所述标准器的另一端与待检台体电连接,所述智能防护箱还与待检台体通信连接;
所述本地主控端用于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智能防护箱下发台体检定请求;所述智能防护箱接收所述台体检定请求,发送控源命令至待检台体,并获取待检台体的唯一性识别码;所述待检台体接收所述控源命令并反馈升源成功指令至所述智能防护箱体;所述智能防护箱体接收所述升源成功指令并发送计量命令至所述标准器;所述标准器接收所述计量命令,对待检台体进行电能误差检定,并将检定数据发送至所述智能防护箱体;
所述智能防护箱体接收所述检定数据,并将所述检定数据和所述待检台体的唯一性识别码通过所述云服务器上报至所述本地主控端;所述本地主控端对所述检定数据和所述待检台体的唯一性识别码进行处理,并生成检定证书;所述内网数据中心用于对待检台体的所述检定数据和所述检定证书进行分类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防护箱包括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通信模块、主控电路板、接口模块、扫码枪和供电电源;
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供电电源均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还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扫码枪、所述标准器和待检台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3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