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11776.5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燕;张兴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兴发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6;H01R24/00;B60L5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动汽车 防水 充电 | ||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它包括插头机构、插座机构,其中通过电缆与电源连接的插头机构同安装在汽车上的插座机构进行插接配合。高温气体将公头机构和母头机构中毛吸材料从公头机构的内壁和外壁吸附的水分经插头机构上的排气槽B和插座机构上的排气槽C排出,使得插头机构上的公头机构与插座机构上的母头机构之间的水膜在插接过程中被有效清除,保证插头机构掉落地面积水后不影响与汽车上的插座机构相互插接,进而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充电,提高电动汽车在充电头粘附水膜情况下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环保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地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噪声低,能源效率高,多样化,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头在湿水后虽然不能导致其本身的电路短路,但是湿水的充电头是被禁止插入汽车上的充电接口的,以保证充电安全性。只有待充电头上的水被擦拭干净或自然晾干后才能与汽车上的充电接口连接进行充电操作,从而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本发明设计一种在湿水情况下依然可以与汽车上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防水充电头,它包括插头机构、插座机构,其中通过电缆与电源连接的插头机构同安装在汽车上的插座机构进行插接配合。
上述插头机构包括插头壳、母头机构,其中与电缆内控制线电连接的一组母头机构和分别与电缆正负极电连接的一对母头机构安装于插头壳一端的定位头上。
上述插座机构包括插座壳、公头机构,其中安装于车体的插座壳上开设有与插头壳上定位头插接配合的定位槽C,与车体内控制线电连接的一组公头机构和分别与蓄电池正负极电连接的一对公头机构安装于定位槽C中;与车体内控制线电连接的一组公头机构同插头机构中与控制线电连接的一组母头机构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配合;与蓄电池正负极电连接的一对公头机构同插头机构中与电缆正负极电连接的一对母头机构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配合。
在母头机构与公头机构相互插接的过程中,母头机构上粘附的水膜被母头机构及相应公头机构内部填充的毛吸材料吸附并被由插头壳及插座壳内安装的气泵泵入毛吸材料的高温高压空气蒸发并带走。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插头机构中与电缆内控制线电连接的一组母头机构安装于定位头端面上的定位槽A中,插头机构中分别与电缆正负极电连接的一对母头机构安装于定位头端面上的定位槽B中。定位槽A和定位槽B将与控制线连接的母头机构和与电缆正负极连接的母头机构有效隔离。插座壳上的定位槽C内具有与定位槽A插接配合的定位套A和与定位槽B插接配合的定位套B,保证与控制线连接的母头机构同与控制线连接的公头机构进行一一对应插接,与电缆正负极连接的母头机构同与蓄电池连接的公头机构进行一一对应插接。插头壳上安装有便于抓握的握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兴发动力有限公司,未经玉环县兴发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1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