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1730.3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7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挺裕;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50;H01Q1/48;H04B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通信 电路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属于智能终端领域。该近场通信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卷轴屏幕,卷轴屏幕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状态,卷轴屏幕呈卷绕态;在第二状态,卷轴屏幕呈展开态,近场通信电路包括:匹配电路,匹配电路包括馈电点和接地点;第一NFC天线,设置于卷轴屏幕,第一NFC天线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点,第一NFC天线的另一端接地;其中,在卷轴屏幕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接触点与馈电点连接,第一NFC天线与匹配电路连接,形成线圈型回路。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卷轴屏幕的卷轴结构进行NFC天线的设计,在卷轴屏幕上设置NFC天线,当卷轴屏幕处于卷绕态时NFC天线形成线圈型回路,以实现NFC天线功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以实现在使用时屏幕较大,而在不使用时体积较小,这种移动终端为卷轴屏移动终端。其在使用时可以直接从机身中拉出弯曲的屏幕,在不使用时可以缩回机身中。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其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NFC天线在传统手机中占有一定的空间面积,并且容易对手机内部其他的电路模块造成干扰。
由于卷轴屏的特殊形态,会对NFC天线的设计产生影响,如何设计电路成为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NFC天线与卷轴屏相结合时,NFC天线如何设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场通信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卷轴屏幕,所述卷轴屏幕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卷轴屏幕呈卷绕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卷轴屏幕呈展开态,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包括:
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馈电点和接地点;
第一NFC天线,设置于所述卷轴屏幕,所述第一NFC天线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点,所述第一NFC天线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在所述卷轴屏幕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点与所述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一NFC天线与所述匹配电路连接,形成线圈型回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卷轴屏幕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近场通信电路,所述卷轴屏幕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卷轴屏幕呈卷绕态,且卷绕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卷轴屏幕呈展开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近场通信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卷轴屏幕,卷轴屏幕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状态,卷轴屏幕呈卷绕态,在第二状态,卷轴屏幕呈展开态,该近场通信电路包括匹配电路和第一NFC天线,匹配电路包括馈电点和接地点,第一NFC天线设置于卷轴屏幕,第一NFC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点,另一端接地,其中,在卷轴屏幕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接触点与馈电点连接,第一NFC天线与匹配电路连接,形成线圈型回路。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卷轴屏幕的卷轴结构进行NFC天线的设计,在卷轴屏幕上设置NFC天线,当卷轴屏幕处于卷绕态时NFC天线形成线圈型回路,以实现NFC天线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1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