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水性降噪涂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1214.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侯腾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6 | 分类号: | C09D4/06;C09D4/02;C09D5/14;C09D7/61;C09D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水性 涂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水性降噪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水性丙烯酸乳液20‑40份、金红石钛白粉30‑60、高强度成膜剂10‑30份、石墨烯气凝胶8‑12份、丙烯酸甲酯10‑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40份、二乙烯基苯15‑35份、丙烯酰胺30‑50份、异戊二烯10‑25份、二氧化硅5‑25份、分散剂10‑25份、润湿剂10‑30份、增稠剂5‑15份、消泡剂5‑10份、聚丙烯腈纤维10‑30份、水30‑40份、调节剂5‑15份。与其它处理工艺相比,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助剂,增加产品的成膜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并且石墨烯气凝胶可回收,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材料内部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使涂料的稳定性提高,同时使涂料不易出现膨胀及开裂现象,大大提高了涂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水性降噪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降低车辆的振动与噪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汽车得到有效的降噪效果直接在汽车的涂料进行做文章,隔音涂料里的主要隔音原料为纳米多层结构材料,将涂料分子材料夹在中间。整个中间膜均匀地分布了具有隔音效果的微粒子,通过减少透射的声波能量,从而起到吸音隔音的作用,隔音涂料里同时还有部分吸音纳米材料,吸音纳米材料表面充满了直径为1um左右的小孔,小孔由表面向中心深入,孔的容积占颗粒面积50%左右,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对目的物有缓释作用。
现有的涂料有些不足之处:现有涂料的稳定性较差,且使用的寿命较低,同时消音的效果不明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现有的材料不便于回收,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材料本身不具有杀菌效果,降低了使用效果,同时现有的材料在生产制备后容易出现膨胀开裂的状况,导致涂料破损,需要多次喷涂,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用水性降噪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助剂,增加产品的成膜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延长产品的有效期,使其有效使用时间可以延长为两年,同时通过高速搅拌,调节最终产品的粘度和合适的酸碱程度,具有合理、简单的特点,取得的产品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喷涂效果,采用的石墨烯气凝胶是石墨烯经化学或物理交联而组成的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材料,其不仅具备石墨烯特性和气凝胶结构,且具备优良机械性能;三维立体结构使其具备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因此其可以作为很好的吸音材料和分散载体,同时具有极佳的杀菌效果,并且石墨烯气凝胶可回收,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材料内部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使涂料的稳定性提高,同时使涂料不易出现膨胀及开裂现象,大大提高了涂料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水性降噪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水性丙烯酸乳液20-40份、金红石钛白粉30-60、高强度成膜剂10-30份、石墨烯气凝胶8-12份、丙烯酸甲酯10-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40份、二乙烯基苯15-35份、丙烯酰胺30-50份、异戊二烯10-25份、二氧化硅5-25份、分散剂10-25份、润湿剂10-30份、增稠剂5-15份、消泡剂5-10份、聚丙烯腈纤维10-30份、水30-40份、调节剂5-15份,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物料:单独水性丙烯酸乳液20份、金红石钛白粉30、高强度成膜剂10份、石墨烯气凝胶8份、丙烯酸甲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二乙烯基苯15份、丙烯酰胺30份、异戊二烯10份、二氧化硅5份、分散剂10份、润湿剂10份、增稠剂5份、消泡剂5份、聚丙烯腈纤维10份、水30份和调节剂5份;
S2、物料研磨:石墨烯气凝胶和金红石钛白粉倒入球磨设备内进行加温研磨;
S3、物料搅拌:水性丙烯酸乳液、高强度成膜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丙烯酰胺、异戊二烯、二氧化硅、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聚丙烯腈纤维和水倒入真空搅拌容器内进行常温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亿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1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肢体术后康复使用的穿戴式检验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口感丰富的酱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