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水泵结构及洗碗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9753.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蒲杰;袁波;武端运;史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洁诺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58;F04D29/42;F04D29/22;F04D15/00;A47L15/4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水泵 结构 洗碗机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加热水泵结构及洗碗机,包括泵体、电机、叶轮以及加热装置,所述泵体与电机连接,泵体上设置有加热腔、叶轮腔、进水口和出水口,该叶轮安装在叶轮腔内并被电机驱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叶轮腔上,进水口连通叶轮腔,进水口和叶轮腔之间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腔内并与水接触以给流经加热腔的水加热,形成前置式侵入式加热,在形成加热腔的同时形成了进水通道,使得水从进水口经过加热腔和叶轮腔后从出水口排出,水道通畅,侵入式的加热方式能够最大的吸收加热装置的热量,提高了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水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洗碗机的加热水泵有前置式加热和后置式加热两种,前置式加热是给加热管环绕水道设置,通过加热水道并与水道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加热,这种结构水道通畅,但是由于采用加热水道进行热交换的方式,热效率低,能耗高;后置式加热是CN201721376185.1热泵式洗碗机中采用的技术,在水泵出水口处设置加热管,加热管侵入水中进行加热,这种方式热效率高,但是由于加热管设置在出水口对水流形成阻挡,且加热管在设置时需要出水口处的形成加热空间,这就使得出水口位置凸出空间,这部分空间使得叶轮腔的出水扰乱,降低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加热水泵结构及洗碗机,旨在改进加热水泵结构,提高加热效率和提高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加热水泵结构,包括泵体、电机、叶轮以及加热装置,所述泵体与电机连接,泵体上设置有加热腔、叶轮腔、进水口和出水口,该叶轮安装在叶轮腔内并被电机驱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叶轮腔上,进水口连通叶轮腔,进水口和叶轮腔之间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腔内并与水接触以给流经加热腔的水加热,形成前置式侵入式加热,在形成加热腔的同时形成了进水通道,使得水从进水口经过加热腔和叶轮腔后从出水口排出,水道通畅,侵入式的加热方式能够最大的吸收加热装置的热量,提高了热效率。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在加热腔的一侧上。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水从进水口进入加热腔被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叶轮腔,在叶轮腔内的叶轮的转动下从出水口排出。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导流结构,通过形成导流结构,使得水进入加热腔后顺着导流结构的导流方向运动,使得水和加热装置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更大,提高了热交换效果,同时导流结构能够使得水在加热腔内形成有序的运动并进入叶轮腔,提高了水压和排水量,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为螺旋式导流结构。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螺旋式加热管以形成加热和螺旋式导流结构。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腔上设置有出水管,该出水管和叶轮腔形成蜗壳结构以提高水压和增大出水量。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腔上设置有扣块,所述加热腔上设置有与扣块配合的扣槽,该叶轮腔和加热腔扣接一起以便于加热腔和叶轮腔快速安装连接和拆卸。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叶轮腔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叶轮腔内的压力以检测电机工作时叶轮腔是否有水以及在电机停止工作后叶轮腔是否存在余水,在电机工作时检测叶轮腔内是否有水,可以检测到内胆水与加热水泵之间的水路是否通畅;当电机不工作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叶轮腔内是否有余水,当有余水时发送信号给MCU,MCU控制电机转动排出余水。
一种洗碗机,包括上述的加热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形成前置式侵入式加热,在形成加热腔的同时形成了进水通道,使得水从进水口经过加热腔和叶轮腔后从出水口排出,水道通畅,侵入式的加热方式能够最大的吸收加热装置的热量,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水泵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洁诺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洁诺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