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9310.1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作祥;许云东;柯可力;刘亚军;邬珠仙;胡青松;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1D1/26;C21D6/00;C21D8/02;C21D9/5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周银银 |
地址: | 3158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槽 不锈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带的质量百分组成为C:0.035~0.06%,Si≤0.75%,Mn:1.0~1.5%,P≤0.040%,S≤0.005%,Cr:18~20%,Ni:8.0~10.50%,N≤0.05%,Cu≤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不锈钢带的表面粗糙度为0.2~0.05μm。本发明的不锈钢带通过控制C、Si、Mn、Cr、Ni等元素的含量,保证了材料的延伸性能,避免冲压拉伸过程中出现开裂,不锈钢带的表面粗粗度为0.05~0.1μm,轧制面上轧制方向20°光泽度为600~700gu以及垂直与轧制方向20°的光泽度为500~600gu,冲压完成后不需要表面处理,节约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发明之一,采用不锈钢材料做水槽,自然又独特而且有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作用。不锈钢水槽流行已久,采用不锈钢水槽的较多,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不锈钢材质表现出来的金属质感颇有些现代气息,更重要的是不锈钢易于清洁,面板薄重量轻,而且还具备耐腐蚀、耐高温、耐潮湿等优点。在价格上,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就水槽市场而言,有整体冲压,也叫整体拉伸或联体拉伸;滚焊,也叫底焊;以及对焊三种,滚焊和对焊都属于焊接盆。一般冲压水槽加工流程为落板-一次冲压-退火-二次冲压-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的表面感官,表面处理方式目前有:磨砂成具有拉丝效果的表面、喷砂成具有哑光珍珠银面、抛光成镜面、压纹等。无论采用何种表面处理手段,都会增加一道工艺流程,且表面处理也存在环保问题,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冲压要求且免去表面处理的水槽用不锈钢带。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带的质量百分组成为C:0.035~0.06%,Si≤0.75%,Mn:1.0~1.5%,P≤0.040%,S≤0.005%,Cr:18~20%,Ni:8.0~10.50%,N≤0.05%,Cu≤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不锈钢带的表面粗粗度为0.05~0.1μm,轧制面上轧制方向20°光泽度为600~700gu以及垂直与轧制方向20°的光泽度为500~600gu。
作为优选,该不锈钢带的抗拉强度≥540MPa,成品断后延伸率大于等于5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槽用不锈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热轧卷退火;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在1050~1150℃,保温时间为0.5~10min;
(2)酸洗;
(3)粗轧;所述粗轧的压下率为10~40%;
(4)粗磨;
(5)精轧;采用粗糙度在0.10~0.35μm之间的工作辊轧制,精轧的压下率≥50;
(6)成品光亮退火;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在1130~1170℃,保温时间1~2min;
(7)平整;
(8)切边分卷。
将热轧卷退火温度控制在1050~1150℃,保温时间为0.5~10min,能够减少基体中δ铁素体含量,获得均匀的固溶组织,利于冷轧大压率加工并使成品组织更加均匀。
将粗轧的压下率控制在10~40%,压下率过低不利于钢带表面质量及平整度,压下率过高会导致加工硬化大,表面过硬,无法满足下工序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