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9136.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松;李平昂;温燕;罗子俨;余佩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A61B5/03;A61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郑占军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压测压 腹腔 临时 闭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包括贴膜、闭合组件和测压组件,贴膜覆盖粘接在患者腹腔切口周围的皮肤上,用于将腹腔切口封闭,闭合组件包括转轴和闭合管,闭合管的底侧面设置在贴膜上,闭合管的底侧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缺口,转轴可转动的套设在闭合管内,且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闭合管的外侧,贴膜沿切口方向延伸的中部从缺口处延伸至内闭合管内部缠绕在转轴上,测压组件的一端插入腹腔内,用于检测腹腔内的压力。本腹腔临时闭合装置通过测压组件测出腹腔压力,再通过转动转轴,调节切口两侧皮肤向中部合拢的程度,从而使腹腔压力处于正常范围,避免患者腹腔压力异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腹腔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腹部开放性创伤治疗或腹腔内手术治疗等过程中,由于患者腹腔内肠道、肠系膜等器官组织水肿严重,无法行一期手术,需要腹腔暂时性开放,若并发感染还需长期腹腔冲洗及引流等治疗,待病情好转、腹腔压力减轻后方可行二期手术闭合腹腔。而简单的临时闭合腹腔,常因腹腔内器官、组织水肿加重导致腹内高压,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进而引起腹腔内多器官功能性障碍衰竭,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这一问题,为了避免腹腔内压力过高而引发严重后果,临床治疗中往往会行多次腹部手术,如此操作不仅对患者身体打击较大,对病情恢复不利,还增大了医疗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解决现有医生针对上述患者需要反复进行腹部手术导致医疗负担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包括:
贴膜,所述贴膜覆盖粘接在患者腹腔切口周围的皮肤上,将腹腔切口封闭;
闭合组件,所述闭合组件用于将腹腔切口闭合,所述闭合组件包括转轴和闭合管,闭合管的底侧面设置在贴膜上,闭合管的底侧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缺口,转轴可转动的套设在闭合管内,且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闭合管的外侧,贴膜沿切口方向延伸的中部从缺口处延伸至内闭合管内部缠绕在转轴上;及
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用于检测腹腔内的压力,所述测压组件包括测压导管和封闭件,测压导管的一端用于插入腹腔内部,另一端穿过贴膜延伸至外界,封闭件设置在测压导管位于外界的端部,用于堵塞测压导管的端部,封闭件上设有测压表或测压气囊。
上述可控压测压的腹腔临时闭合装置通过贴膜粘接在切口周围的皮肤上,使腹腔内部与外界隔绝形成一个封闭环境,同时又避免腹腔内部感染和过多渗出导致患者脱水和低蛋白血症,通过转动转轴和辅助转管,牵引切口周围的皮肤向中部合拢,调节切口的合拢程度,通过将测压表或气囊通过封闭件与测压导管相同,检测腹腔内部的压力,以便调节切口的合拢程度,操作方便,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进一步地,贴膜包括底膜和两个缠绕膜,底膜用于粘接在切口周围的皮肤上,两个缠绕膜的一端分别粘接在底膜位于切口的两侧,两个缠绕膜的另一端均从缺口穿过缠绕在转轴上。底膜封闭腹腔切口,使腹腔内部与外界隔绝形成一个封闭环境,以便维持一定腹腔压力,缠绕膜连接转轴和底膜,避免转轴直接拉扯底膜导致底膜变形,具有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闭合组件还包括辅助转管,辅助转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辅助转管分别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位于闭合管两端外侧的端部外侧,缠绕膜远离底膜的一端分割形成中部缠绕点和两个端部缠绕点,中部缠绕点缠绕在转轴上,两个端部缠绕点分别缠绕在辅助转管上。当切口中部和切口两端的合拢程度不一致,通过单独转动转轴或辅助管,使切口完全闭合。
进一步地,转轴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转轴的侧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的顶端铰接连接在辅助转管的端面顶侧,第一限位块的底端能够转动插入第一限位槽内且滑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限位块,使第一限位块远离辅助转管的一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内,使辅助转管与转轴连接,实现转轴和辅助转管的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