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ZCGT05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8629.2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房耀维;许凤;王淑军;刘姝;卢静;杨光;侯晓月;苗德升;黄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7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宁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20 | 代理人: | 耿欣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长 赖氨酸 芽孢 杆菌 zcgt05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ZCGT05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35的菌种,并公开了该菌种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菌株的筛选、培养和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制备方法,将菌株进行发酵,离心,上清液可为几丁质脱乙酰酶溶液。且经过多次实验,提供了该菌种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最优发酵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ZCGT0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几丁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物质,又称甲壳素、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等,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聚合物。几丁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是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也是低等植物菌类细胞膜的组成部分,酵母、绿藻、地衣、水母及乌贼体内也含有。几丁质的外观是白色或微黄色的,它是2-乙酰氨基葡萄糖多聚体,其化学结构与天然纤维素相似。几丁质的分子中除了含有羟基,还含有乙酰氨基和氨基功能基团,可供结构修饰的基团多,具有比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更加丰富的功能性质。几丁质不溶于水、乙醇、乙醚、盐类和稀酸、稀碱,能溶于醋酸,与浓烧碱溶液作用,形成玻璃状胶体的可溶性甲壳素,因此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这是制约其开发应用的重要原因。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后的多糖化合物。经脱乙酰基后的壳聚糖,呈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虽也不溶于水、碱溶液和有机溶剂中,但可溶于稀酸溶液中,包括无机稀酸和有机稀酸中。壳聚糖所具有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研究与应用。此外,医学研究者发现壳聚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强化肝脏机能、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
壳聚糖主要是由几丁质通过化学反应或利用生物催化脱去乙酰基转化生成。目前,壳聚糖的工业化生产主要是利用化学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浓碱,反应时间长、成本高、耗能大、产品平均分子质量和脱乙酰度不稳定,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某些有毒物质如肼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生物法转化壳聚糖是由几丁质脱乙酰酶(CDA)催化完成。采用生物酶法脱去乙酰基对几丁质分子的主链不发生降解,酶的去乙酰化不同于化学去乙酰化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因此,可以制备出分子量明确的新型壳聚糖寡聚体;此外几丁质脱乙酰酶可以与特定酶组合使用以制备具有特定乙酰基位置的产物。
目前,虽然生物法利用几丁质脱乙酰酶催化几丁质具有安全环保,产品性质较稳定等优点,但存在几丁质脱乙酰酶的活力较低,催化温度较高等问题。因此,筛选一株能高产低温催化的几丁质脱乙酰酶的菌株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株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ZCGT05(Lysinibacillus macroides),该菌可以低温产几丁质脱乙酰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最优条件。
一种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ZCGT05,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35。
前述所述的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ZCGT05在产几丁质脱乙酰酶中的应用。
一种生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前述所述的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ZCGT05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后,离心,提取上清液,得到几丁质脱乙酰酶溶液。
优选的,延长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ZCGT05先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后再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
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蛋白胨10g/L,酵母粉5g/L,陈海水配制,pH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