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拓扑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8500.1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6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四兵锋;王婷;赵芳;杨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F30/1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全国 高速公路 网络 拓扑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构建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拓扑所需的多源数据,该多源数据包括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GIS数据、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和中国省界数据;
统一多个数据源的经纬度坐标系,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时空匹配;
对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进行简化合并处理;
对所述高速公路收费站GIS数据、所述中国省界数据和简化合并处理后的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进行融合匹配,基于融合处理后的多源数据构建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拓扑;
所述的对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进行简化合并处理,包括:高速公路道路包括双方向的主线、立体交叉正线和匝道基本元素,将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中属于同一立体交叉的所有数据条目合并,得到合并道路数据集合Ω和立体交叉集合,将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中双向高速公路的上下行数据条目合并,将合并道路数据集合Ω中的立体交叉与双向高速公路道路合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GIS数据是点数据,包含收费站编号、收费站序列号、收费站名称、收费站名称简称、所属省份、收费站种类和收费站经纬度字段信息;所述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是线数据,包含道路编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城市代码、首端点编号、末端点编号、首端点经纬度和末端点经纬度字段信息;所述中国省界数据是点数据,包含省界点编号、所属省份、省份编号、经度和纬度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识别所述多源数据中缺失和错误数据存在的位置,判断缺失数据和错误数据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用Python软件从在线地图中爬取补充数据,再用补充数据补充缺失数据,并替换存在明显错误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统一多个数据源的经纬度坐标系,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时空匹配,包括:
从所述中国省界数据中提取省界收费站,并采用中国省界数据校核省界收费站信息,使用经纬度坐标转换方法或ArcGIS软件将所有数据源的数据统一成WGS-84标准坐标系,对所有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时空匹配,使多源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全国高速公路道路GIS数据进行简化合并处理,得到合并道路数据集Ω和立体交叉集合,包括:
在道路GIS数据的“首端点经纬度(X1Y1)”字段中,将所有不重复的首端点经纬度加入集合Nh;
按照空间距离对集合Nh中个体做聚类处理,将所有重心距离小于1.5km的个体聚为一个小类,个体a的重心距离Da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为个体的经度,y为个体的纬度,n为类中的样本数;
将样本数大于等于6的小类视为一个立体交叉,小类的元素为该立体交叉的所有正线和匝道的首末端点,对于任意一个被视为立体交叉的小类,搜索所有“首端点经纬度(X1Y1)”和“末端点经纬度(X2Y2)”均为该小类中元素的道路GIS数据条目,将所有道路GIS数据条目合并为一条数据,并添加到新的合并道路数据集Ω中,并将被合并的数据条目从原始道路GIS数据集中移除;
获取立体交叉集合J={j1,j2,…,jm},其中m为集合中的立体交叉个数,按照公式(2)用小类中个体的经纬度均值计算每个立体交叉的坐标位置{xji,yji},即按照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5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空调器的空气清洁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房屋工程绿色建筑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