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8499.2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8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热浪电热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2 | 分类号: | H05B3/5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颖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管自 动填粉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电加热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该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位于安装座一侧的支架,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还包括:管材框架,设置在支架的一侧,管材框架与支架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下粉组件,设置在管材框架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冲击组件,设置在支架和管材框架之间,冲击组件用于使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振动;通过管材框架将加热管夹持固定,并将管材框架与支架相连接,通过下粉组件对加热管进行填粉,通过冲击组件带动加热管进行震动;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便捷,机械化替代人工进行加热管填粉作业,降低了人工耗时耗力,提高了填粉效率,实现了电加热管填粉批量化、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加热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加热管是管状电热元件它是由金属管螺旋状电阻丝及结晶氧化镁粉等组成的;电加热管产品一般用优质进口不锈钢管、进口高温氧化镁粉、高品质电热丝等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用不锈钢制成其它结构部分,具有优良的整体性能,还有超长寿命,容易维修的特点;
单端出线电加热管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发热核心与金属管壁之间均匀地填满氧化镁粉,起到传热和绝缘的作用,氧化镁粉的填充密度对电加热管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传统的加粉方法,通过人工将加热管放置在氧化镁粉的输出口,对加热管进行晃动,使氧化镁粉均匀填充加热管,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批量化、自动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支架,所述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还包括:
管材框架,所述管材框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管材框架与所述支架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管材框架用于夹持固定待填粉的加热管;
下粉组件,所述下粉组件设置在所述管材框架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下粉组件用于对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填粉;
冲击组件,所述冲击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管材框架之间,所述冲击组件在水平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同时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冲击组件设置在待填粉的加热管的一侧,所述冲击组件用于使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振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所述加热管自动填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管材框架将待填粉的加热管夹持固定,将已固定加热管的管材框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通过所述下粉组件对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填粉,通过所述冲击组件带动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振动,使所述下粉组件对加热管均匀填粉。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通过所述管材框架将待填粉的加热管夹持固定,再将已固定加热管的管材框架通过可拆卸式与所述支架进行连接,通过所述下粉组件对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填粉,通过所述冲击组件在水平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以带动待填粉的加热管进行振动,再通过所述冲击组件在竖直方向作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冲击组件对待填粉的加热管侧壁的敲击位置,使所述下粉组件对加热管均匀填粉;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便捷,机械化替代人工进行加热管填粉作业,降低了人工耗时耗力,提高了填粉效率,实现了电加热管填粉批量化、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管自动填粉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支架和管材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冲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热浪电热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热浪电热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