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996.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訚耀保;张玄;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42;F16K11/085;F16K3/26;F16K3/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配流 高频 开关 换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包括轴配流阀体定子以及轴配流阀芯转子,该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由上至下由四个密封圈依次分割为互不连通的三个密封区域,所述的轴配流阀体定子侧壁上对应三个密封区域分别依次开设1对工作油口、一个供油口以及一个回油口,所述的轴配流阀芯转子沿轴向在中心处开设一个回油通道以及多个供油通道,并且在轴配流阀芯转子对应三个密封区域内分别设置用以与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连通的开孔和开槽,通过转动轴配流阀芯转子,分别实现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分别与工作油口之间的高频通断控制,进而实现外部执行机构的高频换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频开关换向控制、可扩展性强、无机械接触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
背景技术
对于常规开关电磁换向阀,双线圈的电磁阀结构主要采用锁紧螺母+电磁线圈+芯管+弹簧+垫片+阀芯+阀体+垫片+弹簧+芯管+电磁线圈+锁紧螺母的结构;单线圈的电磁阀结构主要采用锁紧螺母+电磁线圈+芯管+弹簧+垫片+阀芯+阀体+垫片+弹簧+端盖的结构;供电电压类型可分为直流和交流,供电电压值可以选范围较大,阀芯在阀体内运动主要靠液压油膜支承,油液污染颗粒通过阀芯阀体间隙将影响其阀芯运动的平滑性,若电磁线圈长期处于得电状态,阀芯容易卡滞,造成执行机构故障;且由于安装空间所限,线圈的尺寸规格将限制其最大吸持力,影响其输出功率特性,流体流过阀芯/阀体所构成的腔体,所产生的液动力也限制常规开关电磁换向阀的通流能力;线圈的尺寸也影响其散热特性,在高温或高湿环境容易烧线圈,线圈的塑封工艺及与电气连接的方式也会影响其防水等级。
目前采用常规开关电磁换向阀实现脉冲开关功能,需要电磁线圈频繁切换开关电源,由于电磁阀芯管所采用的材料需要实现得电增磁,失电快速消磁,在高频切换工况,存在剩磁现象,从而导致电磁阀不能正常切换,其最大切换频率受限;且在高频切换状态,电磁阀阀芯通流能力受限,不适用于实现脉冲开关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包括轴配流阀体定子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轴配流阀体定子内的轴配流阀芯转子,该轴配流高频开关换向阀由上至下由四个密封圈依次分割为互不连通的三个密封区域,所述的轴配流阀体定子侧壁上对应三个密封区域分别依次开设1对工作油口、一个供油口以及一个回油口,所述的轴配流阀芯转子沿轴向在中心处开设一个回油通道以及多个供油通道,并且在轴配流阀芯转子对应三个密封区域内分别设置用以与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连通的开孔和开槽,工作油口与对应的外部执行机构连通,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外部油源连通,通过转动轴配流阀芯转子,分别实现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分别与工作油口之间的高频通断控制,进而实现外部执行机构的高频换向。
所述的轴配流阀芯转子外表面对应第一密封区域内的第一水平设定位置处,沿周向开设多对开孔,相邻的两个开孔间通过未开孔区段进行隔离,并且顺序排列的奇数序号的开孔与对应的供油通道通过第一流道连通,偶数序号的开孔均通过第二流道与中心的回油通道连通。
所述的未开孔区段在圆周方向弧长及轴向尺寸均大于工作油口的底径,用以实现转动过程中对工作油口的封堵。
所述的开孔的形状为圆形,用以实现工作油口通过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与供油口和回油口的导通和封闭。
所述的开孔数量根据实际开关换向的频率要求设置为i对,分别沿周向每隔180/i°交替设置,每个开孔对应的圆心角为β,则每个未开孔区段对应的圆心角为(180/i-β)°,并且仅有相邻设置的一对开孔与工作油口对应导通或封闭,工作油口A与工作油口B之间的角度为180/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