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676.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楚港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70 | 分类号: | B29C49/70;B29C49/48;B29L23/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王美芳 |
地址: | 3176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脱模 吸管 模具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包括吹塑机本体(1)以及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夹取机构(2),将冲切下的废料夹紧从模具上取下脱模;移动机构(3),使夹取机构(2)往复移动,将废料与吸管的落料位置分离;第一安装座(5),通过第一安装座(5)将移动机构(3)以及夹取机构(2)安装在吹塑机本体(1)上;调节机构(4),置于第一安装座(5)与移动机构(3)之间用于调节移动机构(3)的高度,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第二安装座(31)、置于第二安装座(31)上的无杆气缸(32)、置于第二安装座(31)上且与无杆气缸(32)轴线平行的滑轨(33)、与滑轨(33)适配的第一滑块(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机构(2)包括第三安装座(21)、连接座(22)、气缸夹爪(23)、以及置于气缸夹爪(23)两侧固连的夹取件(24),夹取件(24)呈长方体状,所述连接座(22)一端固连在第三安装座(21)上,另一端与气缸夹爪(23)固连,所述第三安装座(21)与第一滑块(34)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固连于第一安装座(5)上的导向套(41)、固连于第二安装座(31)上的导向杆(42)、固连于第二安装座(31)上的螺纹杆(43)、置于螺纹杆(43)上的调节螺母(44),所述第一安装座(5)上设有调节孔(51),螺纹杆(43)贯穿通过调节孔(51),所述螺纹杆(43)设有第一锁紧螺母(45)和第二锁紧螺母(46),所述调节螺母(44)置于调节孔(51)的一侧,所述第一锁紧螺母(45)置于调节孔(5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螺母(46)置于调节螺母(44)一侧且与第二安装座(31)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气缸(32)包括缸筒(321)、置于缸筒(321)两端的端盖(322)、置于缸筒(321)内壁的磁耦活塞(323)、置于缸筒(321)外壁且与磁耦活塞(323)对应的磁耦滑块(324),所述磁耦滑块(324)与第三安装座(21)固连,所述无杆气缸(32)通过软管连接有三位五通阀(35),所述三位五通阀(35)连接有控制器(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22)设有缓冲槽(3221),缓冲槽(3221)内安装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缓冲推板(61)、与缓冲推板(61)固连的缓冲筒(62)、与缓冲推板(61)固连的缓冲杆(63)、缓冲活塞(64)、缓冲弹簧(65),所述缓冲活塞(64)与缓冲槽(3221)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缓冲槽(3221)内填充有缓冲液,所述缓冲弹簧(65)的一端抵触缓冲活塞(64),另一端抵触缓冲推板(61),所述缓冲活塞(64)设有插接于缓冲弹簧(65)的导向凸柱(6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活塞(64)设有与缓冲杆(63)轴线相同的缓冲孔(642),所述缓冲杆(63)贯穿通过缓冲孔(642),所述缓冲孔(642)的内壁面嵌设有密封圈(643),所述缓冲杆(63)的一端与缓冲推板(61)固连,所述缓冲杆(6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磁体(631),所述缓冲槽(3221)设有与第一磁体(631)对应的第二磁体(66),所述第一磁体(631)与第二磁体(66)相近一侧磁极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脱模的吸管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3221)的底部设有流通口(3222),流通口(3222)之间通过管件连接,所述流通口(3222)设有第一挡板(67)和第二挡板(68),所述流通口(3222)设有安装部(3223),第一挡板(67)、第二挡板(68)与安装部(3223)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挡板(67)设有第一压部(671),所述第二挡板(68)设有第二压部(681),第一压部(671)与第二压部(681)均与缓冲杆(63)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楚港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玉环楚港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6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