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368.2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滕越;张文达;袁铁江;程登峰;潘东;王缔;缪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48;H02J15/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燃料电池 综合 能源 系统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大数据信息采集方法,收集以往负荷信息,通过智能分类的方法,将负荷信息分为电、热、冷、气四类单一类型负荷信息,并对负荷需求和用能分布进行预测,得到相应负荷曲线;
步骤2、分别建立光伏输出模型、冷热电联供能源转换模型、氢燃料电池输出模型;
步骤3、分别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气、电、热能量流动模型;
步骤4、考虑电网购入电量约束、冷热电联供系统和氢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热电输出占比约束,以总体运行成本最低,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大数据信息采集方法采集的负荷信息分为电、气、冷、热四类,通过智能分类模型,对用能需求及其分布进行分类和趋势预测,得到四类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其中,为用户电负荷,为用户气负荷,为用户冷负荷,为用户热负荷,t为一天的0:00-24: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建立的光伏机组输出模型:
其中,为光伏机组的输出电量、为光伏机组的输出热量,为光伏机组的容量,为光伏机组的发电效率,为光伏机组的发热效率,t为一天的0:00-24: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建立的冷热电联供能源转换模型为:
其中,PCCHP(t)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功率、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输出电量、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输出热量、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输出冷量,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电效率、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效率、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冷效率,t为一天的0:00-24:00;一般情况下,冷热电联供系统夏季用于制冷,冬季用于供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建立的氢燃料电池输出模型为:
其中,EFC(t)为氢燃料电池放电前的储电量,EFC(t+1)为氢燃料电池放电完成时的储电量,为氢燃料电池放电过程的输出电量,为氢燃料电池放电过程的输出热量,t为一天的0:00-2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建立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电、气、热能量流动模型如下:
电能流动模型:
热能流动模型:
冷能流动方程:
氢气流动模型:
其中,为用户电负荷,为热泵消耗的电能,为压缩式制冷机消耗的电能,为光伏机组的输出电量,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输出电量,为氢燃料电池放电过程的输出电量,为从电网购买的电量,为电力输送损耗量;为用户热负荷,为光伏机组的输出热量,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输出热量,为氢燃料电池放电过程的输出热量,为蓄热器储存热能,为热能损耗;为用户冷负荷,ηCR为压缩式制冷机的转换效率,ηHA为吸收式制冷机的转换效率;为用户气负荷,为光伏机组制氢量,EFC(t)为氢燃料电池放电前的储电量,t为一天的0:00-2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3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