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空气净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295.7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长参;陈建赐;李庭涛;黄开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浦睿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80 | 分类号: | F24F8/80;F24F8/10;F24F11/89;F24F13/28;F24F13/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捷 维护 粉尘 传感器 空气 净化器 结构 | ||
1.一种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包括外壳、红外粉尘传感器、滤筒、气流引导机构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气流引导机构和红外粉尘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滤筒、气流引导机构和控制器的安装腔,所述的红外粉尘传感器上设有用于探测未净化空气的通风孔,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引入未净化空气的进气区和用于导出已净化空气的出气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位于进气区的部位上设置有贯穿至安装腔内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轮廓与红外粉尘传感器的外轮廓相适应,所述的红外粉尘传感器由安装槽接近外壳外壁的端面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上;所述安装槽接近外壳外壁的端面还可拆卸设置有盖板,所述的盖板对应红外粉尘传感器的通风孔设有避让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为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二壳体为下端敞开的筒状结构;
其中,所述的滤筒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下部,且第一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进气孔,该若干进气孔所覆盖的第一壳体侧壁区域设为进气区;
另外,所述的气流引导机构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一壳体内,所述滤筒的上端与第一支架的下端面相贴,气流引导机构的上部且高出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与第一壳体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将气流引导机构罩设其中;
所述的气流引导机构用于将滤筒内的已净化空气引导至出气区排出,使滤筒内形成负压,令由进气区输入至第一壳体内的未净化空气经滤筒侧壁过滤后,进入到滤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边缘轮廓与红外粉尘传感器的外边缘轮廓相适应并配合连接,安装槽接近外壳外壁的端面一侧设有卡槽,所述盖板与卡槽对应的一侧设有与卡槽配合的插舌,且通过插舌可翻转地穿置在卡槽内,安装槽接近外壳外壁的端面另一侧设有卡台部,所述盖板与卡台部对应的一侧设有与卡台部配合的卡钩部,且通过卡钩部与卡台部钩扣固定,将外壳固定在安装槽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设有卡台部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辅助拆卸盖板的避让沉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架为环形结构,且滤筒的外径大于第一支架环形结构的内径;所述气流引导机构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还设有筒状结构的分隔筒,分隔筒的下端与第一支架的上端面内边缘相抵,分隔筒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壳体的上端;
其中,滤筒外壁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区域设为第一进气间隙;分隔筒的外壁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区域设为第二进气间隙;第一进气间隙和第二进气间隙之间由第一支架分隔,所述的安装槽设置在与分隔筒相对的第一壳体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支架与安装槽相近的区域上设有贯穿第一支架,且将第一进气间隙和第二进气间隙连通的连接通孔,由盖板避让孔进入到红外粉尘传感器通风孔的未净化空气经红外传感器检测后,进入到第二进气间隙,并由连接通孔进入到第一进气间隙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维护粉尘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与第一壳体的上端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浦睿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浦睿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2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