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210.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7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牛德才;张玮麟;李盈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齐丰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25 | 分类号: | B60P3/025;B60J5/04;B60J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多功能 餐饮 售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该技术方案对餐饮售货车的车厢结构进行了集中改进。具体来看,本发明在车厢顶端设置开口,位于开口处的活动顶板可在直流电动推杆驱动下做升降运动,从而控制车厢顶端的打开或关闭,可为车厢内烟气的排放提供上行通道,有助于加速烟气溢散。此外,本发明摒弃了卡接式的门板固定模式,在窗口处铰接翻转门,并利用液压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窗口的开关更加方便,而且在开启或关闭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充分优化了车厢构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使用效果,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
背景技术
餐车又称为售餐车、餐饮售货车,是一种可行驶于大街小巷的流动餐饮设备。除了具有车辆的基本行驶功能之外,餐车还应配备必要的餐饮设备,并为售卖活动提供一定的展示功能,因此在餐车的设计层面应考虑更复杂的要素,并在结构上予以整合。
目前,餐车普遍以车厢容纳餐饮设备并提供售卖窗口,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驾驶区和工作区的分隔,而且在售卖完毕后可方便的将工作区封闭,再驶离售卖地点。然而,目前常规的餐车车厢在结构上仍有待改进,具体来看,普通车厢的售卖窗不便于开关,而且在打开或关闭后其稳定性也不够理想;此外,普通车厢除售卖窗之外呈全封闭模式,不利于烟气的快速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以解决常规餐车车厢的售卖窗不便于开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餐车车厢的构造不利于快速排出烟气。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包括车体,轿厢,车轮,车厢,活动顶板,直流电动推杆,上翻转门,下翻转门,液压杆,其中,在车体的前部具有轿厢,在车体的下端设置有车轮,在车体的后部具有车厢,车厢的顶面具有开口,活动顶板位于所述开口处,在活动顶板与车厢之间连接有直流电动推杆,在车厢的侧端具有窗口,在所述窗口的上边缘铰接有上翻转门,在所述窗口的下边缘铰接有下翻转门,在上翻转门与车厢之间以及下翻转门与车厢之间分别连接有液压杆。
作为优选,液压杆的上端铰接在上翻转门上,液压杆的下端铰接在车厢上。
作为优选,液压杆的下端铰接在下翻转门上,液压杆的上端铰接在车厢上。
作为优选,车轮有三个,其中一个车轮位于车体的下端前部,另外两个车轮位于车体的下端后部。
作为优选,以平移推拉门代替翻转门。
作为优选,以手动液压推杆代替直流电动推杆。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车体为本发明的基础结构;轿厢用于在行驶中容纳人员;车轮为餐饮售货车的既有组成部分;车厢用于容纳餐饮设备,并作为烹饪和售卖活动的空间;车厢顶端开设开口,随着直流电动推杆驱动活动顶板升降,可控制该开口的打开或关闭,当直流电动推杆将活动顶板升起时,该开口打开,可供烟气由此溢散,加速烟气排出,而当直流电动推杆将活动顶板降下后,该开口被关闭,可使车厢顶部处于封闭状态;上翻转门和下翻转门用于控制售卖窗口的打开或关闭,液压杆对上翻转门和下翻转门起到支撑、承载作用,使翻转门的开关更加方便,稳定性也更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多功能餐饮售货车。该技术方案对餐饮售货车的车厢结构进行了集中改进。具体来看,本发明在车厢顶端设置开口,位于开口处的活动顶板可在直流电动推杆驱动下做升降运动,从而控制车厢顶端的打开或关闭,可为车厢内烟气的排放提供上行通道,有助于加速烟气溢散。此外,本发明摒弃了卡接式的门板固定模式,在窗口处铰接翻转门,并利用液压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窗口的开关更加方便,而且在开启或关闭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充分优化了车厢构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使用效果,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齐丰餐饮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齐丰餐饮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