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掘面涡控-旋阻式分域通风控尘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838.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0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明;侯传根;王玉环;程卫民;周刚;陈连军;聂文;刘国明;杨先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5/00;E21F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掘面涡控 旋阻式分域 通风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掘面“涡控‑旋阻”式分域通风控尘方法及系统,抽风口处于抽风状态形成负压场,涡流出风口向迎头掘进方向出风形成涡流场,涡流场控制迎头产生的高浓度粉尘颗粒向上述负压场移动,并由抽风口抽出,形成涡流控尘区域;旋流出风口的新鲜风流首先喷射至掘进巷道顶板区域,风流依次经过掘进巷道的顶板、侧壁及底板形成与迎头掘进方向相反的反向旋流风,使反向旋流风充满整个巷道断面,形成旋流阻断区域。本发明使涡流控尘区域与旋流阻断区域能随综掘机一起前移,并能形成向巷道后部移动的反向旋流风,克服了瓦斯聚积的技术问题,操作简便,高空作业风险小,也无需调整机载分风器的位置,就能够保持最佳控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掘面控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掘面“涡控-旋阻”式分域通风控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主导地位短期内基本不会改变,我国近五十年依然大量需要煤炭资源。而粉尘问题一直是煤炭开采的棘手问题,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危害之一。综掘机的大规模推行使掘进作业机械化水平及效率显著提高,但综掘面粉尘浓度急剧上升。粉尘浓度的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粉尘在某些条件下达到一定程度,存在爆炸的可能,掘进面产生粉尘的扩散既导致煤矿工人易患尘肺病,又降低工人作业能见度。粉尘事故严重威胁着矿山的正常生产和安全高效的开采。测量数据显示,综掘面掘进迎头的粉尘浓度为 200~400mg/m3,严重时可达1000~3000mg/m3,即使采用控除尘技术,粉尘浓度仍然居高不下,革新掘进面粉尘防控技术,已经变成目前煤炭行业迫切需求。
针对掘进工作面高浓度粉尘问题,一般采用通风除尘、喷雾降尘等除尘措施,其中附壁风筒技术在煤矿掘进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对粉尘运移起到一定的控制和抑制作用。但随着综掘机的持续前移,附壁风筒出出风范围无法笼罩迎头的产尘区域,造成高浓度粉尘快速扩散,此时综掘机需要停止工作,并及时调整附壁风筒的位置,使其前移,否则控尘效果不佳,大幅度影响了才没效率,但现有技术中尚没有能随综掘机一起移动的控尘方式。目前,国内外传统的附壁风筒技术并不能随着巷道的掘进而调整,需人工操作,而风筒长度1.5m左右,重量较大,大大增加了工人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高空作业也存在一定危险性。由于该问题的存在,附壁风筒常常调整不及时,也导致现场控尘效果变差,技术推广较难,控尘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掘面“涡控-旋阻”式分域通风控尘方法及系统,形成能随随综掘机一起移动的涡流控尘区域与旋流阻断区域,并能形成向巷道后部移动的反向旋流风,克服了瓦斯聚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
一种综掘面“涡控-旋阻”式分域通风控尘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综掘机上的涡流出风口向迎头掘进方向出风形成涡流场,抽风口抽风形成的负压场,涡流场控制迎头产生的高浓度粉尘颗粒向上述负压场移动,并由抽风口抽出,形成涡流控尘区域;综掘机上的旋流出风口的新鲜风流首先喷射至掘进巷道顶板区域,并在附壁效应作用下,风流依次经过掘进巷道的顶板、侧壁及底板形成与迎头掘进方向相反的反向旋流风,使反向旋流风充满整个巷道断面,形成旋流阻断区域;
上述涡流控尘区域与旋流阻断区域随综掘机一起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油用清洁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多色面料及其扎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