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跑板软硬度自调节的跑板及跑步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329.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潘岩君;朱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泊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软硬 调节 跑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跑板软硬度自调节的跑板及跑步机,属于跑步机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框架和跑板本体和气囊,跑板本体安装在框架上,气囊设于框架上,气囊的顶部抵于跑板本体。还包括用于对跑板本体下沉幅度进行监测的下沉监测器和红外光发射管,根据下沉监测器的监测数据,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调节跑板本体的硬度;其中,下沉监测器具有遮光器以及一排红外光接收管,遮光器随跑板本体升降于沿红外光接收管排布方向于排红外光接收管和红外光发射管之间升降。本发明通过成列设置的红外光接收管监控置于跑板下方的红外光发射管的光线,取代精密的传感元件,对跑板下沉本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跑步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跑板软硬度自调节的跑板及跑步机。
背景技术
传统跑步机的跑板减震缓冲效果欠佳,使用时易对跑步者的关节造成较大的冲击力,易造成跑步者关节疲劳,甚至关节的损伤的安全风险,为了提高跑板的减震缓冲效果,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适用于跑板的缓冲结构设计,即在跑步机的跑板底部加装减震结构,但大部分的减震结构是通过跑步者自主选择减震模式来调节减震强度,这种减震方式的减震效果是有限的。
具体的来说,不同体重的跑步者对减震组件的弹性形变压力是不同的,导致相同模式的减震强度对不同体重的跑步者的减震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合适的减震强度将直接伤害跑步者的膝关节。
现有技术CN109350909B提供一种减震跑步机,该减震跑步机可实现根据用户的体重自动控制跑步机的抗压能力,但是该减震跑步机获取用户体重的方式是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再利用平板电脑基于体重计算,这种减震跑步机依赖于压力传感器和平板电脑实现,一来存在跑步机成本较高的问题,二来,压力传感器和平板电脑都是高精度元件,特别是压力传感器在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导致精准不准,三者,该方式仅考虑跑步者的体重导致减震调节效果依旧是有限的,跑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跑步过程中跑板的下沉幅度不完全取决于跑步者的体重。
另外的,申请公布号CN111840899A,一种新型跑步机气囊减震结构中公开了一种带有气囊的跑步机,具体的公开了气囊的充放气配套装置,通过对气囊的内压力进行检测并显示,之后使用者可通按键开关过对泵和放气阀门的控制对气囊进行充放气,以此控制跑板的软硬度,其控制方法虽然在使用跑步机的过程中控制,但跑板的软硬度仍是为手动控制,即跑板的软硬度受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影响,仅仅根据人体感受进行调节,该种使用方法并非科学使用。
总计而言,目前的跑板无法很好地根据跑板下沉幅度进行减震效果的调节,导致跑板在针对不同体重的跑步者的使用时表现不佳,容易给跑步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跑板软硬度自调节的跑板及跑步机,通过成列设置的红外光接收管监控置于跑板下方的红外光发射管的光线,取代精密的传感元件,对跑板下沉本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实现自动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实现跑板软硬度自调节的跑板,包括框架、跑板本体和气囊,跑板本体安装在框架上,气囊设于框架上,气囊的顶部抵于跑板本体。
还包括用于对跑板本体下沉幅度进行监测的下沉监测器和红外光发射管,根据下沉监测器的监测数据,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调节跑板本体的硬度;
其中,下沉监测器具有遮光器以及一排红外光接收管,遮光器随跑板本体升降于沿红外光接收管排布方向于排红外光接收管和红外光发射管之间升降。
进一步地,若下沉监测器的检测的下沉值大于设定值,气囊充气,下沉监测器的检测的下沉值小于设定值,气囊放气。
进一步地,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于下沉监测器,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泵体、电磁放气阀,泵体和气囊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气囊上还安装有电磁放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泊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泊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