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式泥浆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6007.6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7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蹇祥顺;武群山;冯豪;谢公展;黄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泥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泥浆车,该泥浆车包括:驾驶车体;泥浆箱,设置在驾驶车体上且位于驾驶车体的驾驶位的后侧,用以盛放泥浆;比重检测组件,设置在泥浆箱内,用以检测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并在泥浆的泥浆比重不在预设泥浆范围内时进行报警提示;搅拌器,设置在泥浆箱内,用以对泥浆箱内的泥浆进行搅拌。本发明通过驾驶车体上的泥浆箱盛放泥浆,以便于泥浆的移动和施工;通过比重检测组件检测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并在泥浆的泥浆比重不在预设泥浆范围内时进行报警提示,进而根据提示进行泥浆的调配,从而确保泥浆施工的质量;通过搅拌器对泥浆箱内的泥浆进行搅拌,减少人工搅拌花费的时间和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护体系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泥浆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工人群体老年化严重,将来的施工可能更普遍地推行机械化施工,而现在泥浆池多为就地挖土砌砖搭建,换场地作业又要重新搭建,费时费力,针对泥浆需求较少的类如止水桩引孔等施工十分不利。虽然现在行业中已有较多泥浆池改造技术,但未有一种真正实现节约人工提高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移动式泥浆车,旨在解决现有泥浆池使用不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致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移动式泥浆车,该泥浆车包括:驾驶车体;泥浆箱,设置在所述驾驶车体上且位于所述驾驶车体的驾驶位的后侧,用以盛放泥浆;比重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泥浆箱内,用以检测所述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并在泥浆的泥浆比重不在预设泥浆范围内时进行报警提示;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泥浆箱内,用以对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比重检测组件包括:过轻检测件,用以检测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比重是否小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小值;过重检测件,用以在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比重是否大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大值;报警器,分别与所述过轻检测件、所述过重检测件相连接,用以当所述过轻检测件检测到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比重小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小值且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进行报警,并当所述过重检测件检测到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比重大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大值且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过轻检测报警件包括:过轻检测腔位,设置在所述泥浆箱的上部且与所述泥浆箱相连通,以使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流动至所述过轻检测腔位内;过轻密度球,设置在所述过轻检测腔位内,在所述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小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过轻密度球下沉至所述过轻检测腔位的底部;过轻触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过轻检测腔位的底部上,用以感应所述过轻密度球,并在感应到所述过轻密度球的持续时间大于超过预设时间时,发送过轻报警信号给报警器。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过重检测报警件包括:过重检测腔位,设置在所述泥浆箱的下部且与所述泥浆箱相连通,以使所述泥浆箱内的泥浆流动至所述过重检测腔位内;过重密度球,设置在所述过重检测腔位内,在所述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大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大值时,所述过重密度球上浮至所述过重检测腔位的顶部;过重触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过重检测腔位的顶部上,用以感应所述过重密度球,并在感应到所述过重密度球的持续时间大于超过预设时间时,发送过重报警信号给报警器。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报警器还用以当所述过轻检测件检测到所述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小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小值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进行声音报警和第一灯光闪烁报警;所述报警器还用以当所述泥浆箱内泥浆的泥浆比重大于预设泥浆范围的最大值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进行声音报警和第二灯光闪烁报警;所述第二灯光颜色与所述第一灯光颜色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泥浆箱上还连接有泥浆回收组件,用以回收使用后的泥浆。
进一步地,上述可移动式泥浆车,所述泥浆回收组件包括:导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泥浆箱的入箱口处;回收泵,设置在所述导管的第二端,用以将使用后的泥浆泵入至所述导管内以回收至所述泥浆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