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5676.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金章斌;贺胜;何江海;邓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吉恒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C23C14/54;C23C14/02;C23C14/06;C23C14/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郑丽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高速 铣削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涂层由下至上包括结合在基体上的AlCrN结合层、AlCrN爬坡层、多层复合功能层以及高应力润滑耐磨表层,多层复合功能层由AlCrN/AlCrWSi高硬度纳米混合层与AlCrN去应力耐温调节层多层交替且相互复合而成。该涂层具备耐高温、耐磨和高光的特性。还涉及该涂层的制备方法,利用PVD电弧技术和组合型磁场机构,进一步提高靶材离化率和减少液滴的产生,同时加上核心功能层的涂层结构,保证刀具加工中耐高温、耐磨性的同时提高光洁度;核心的功能层采用AlCrN/AlCrWSiN高硬度纳米混合层+AlCrN去应力耐温调节层重复交替循环复合的结构,达到耐磨,去应力,耐冲击的作用;适用于高速加工,减少摩擦,相比现有技术需要两道工序实现高光,本发明可一步到位,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涂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不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外观特性,不锈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锈钢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磨损,不锈钢是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开裂性的建材,且可持续、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
近年来,不锈钢在民用行业应用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3C行业,各家都推出了旗舰机,而旗舰机很大的差别就是机框等地方采用了不锈钢材质。但是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大,韧性好,加工就比铝合金难度大了不少,加工效率大大降低,加工成本也大大提升。
手机作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对加工外观质量要求高,特别是光洁度,同时对效率和成本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手机的一些高光部位的加工,为了达到高光,刀具在加工时必须保持高速运动,但是现有刀具的涂层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从涂层的种类和结构方面来说,TIAlN涂层的光洁度较好,能满足加工出来高光的要求,但是寿命差,这样就会导致频繁更换刀具,降低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加工成本。普通含Si涂层,如TiAlSiN或AlCrSiN涂层,虽然耐磨,但是颗粒度相对较大,容易粘屑,导致加工出来局部有缺陷,外观差,无法达到外观的要求。
另外,在加工难加工材料的时候要求涂层耐磨和耐高温性非常高。目前,在PVD技术层面来说,磁控溅射的涂层光滑,电弧涂层相对粗糙,但是磁控溅射在难加工材料方面很难达到加工要求,因为磁控溅射毕竟离化率太低,即使现在的高能磁控溅射能较大程度的提高离化率,但是和电弧技术相比还是相差太远,虽然光洁度较好,但是导致在难加工材料方面加工寿命远远不如电弧技术制备的涂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所述涂层由下至上包括结合在基体上的AlCrN结合层、AlCrN爬坡层、多层复合功能层以及高应力润滑耐磨表层,所述多层复合功能层由AlCrN/AlCrWSi高硬度纳米混合层与AlCrN去应力耐温调节层多层交替且相互复合而成。
AlCrN有良好的耐高温能力和耐磨性能,但是由于其较大的摩擦力,在高光加工中容易形成划痕,通过在AlCr中加入W和Si两种元素,Si能强化表面晶界的硬度和填充空隙,W能减少表面的摩擦系数。由于直接用AlCrWSi应力大,结合力差,首先采用了AlCrN进行前期打底和纳米复合过渡来增加结合力,其次核心的功能层采用AlCrN/AlCrWSiN高硬度纳米混合层+AlCrN去应力耐温调节层重复循环的结构,达到耐磨,去应力,耐冲击的作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涂层的厚度为3μm,其中,高应力润滑耐磨表层的厚度为1μm。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高光高速铣削用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基体预处理:在不损伤刃口的情况下,对基体进行流体喷砂或者抛光,将处理过的基体经过全自动清洗线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吉恒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吉恒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