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多功能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05346.2 | 申请日: | 2021-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彭霞薇;张宇;汪允盛;周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1/00;A01P21/00;A01G22/6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暹罗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暹罗芽孢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多功能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一种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籽能力强、种籽出油率高,牡丹籽油中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高于40%,是橄榄油的40倍,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第9号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目前,油用牡丹已在我国山东、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大面积种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年限的增加,油用牡丹受土传病害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主要的土传病害—根腐病的蔓延影响了油用牡丹的产量与品质。
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危害果树、作物和蔬菜等多种植物,如苹果树、大豆、辣椒等。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包括多个种属,其中主要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spp.)引起,如F.verticillioides引起花生根腐病菌、F.oxysporum和F.graminearum引起大豆根腐病菌、F.solani引起黄瓜、辣椒根腐病菌等。牡丹根腐病发病初期,根皮上出现不规则的黑斑,不断发展,导致根部全部变黑腐烂,造成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枝条枯死,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整株死亡。通过对典型病株中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病原菌主要为F.solani(茄腐皮镰刀菌),同时存在少数F.oxysporum (尖孢镰刀菌)。关于牡丹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以化学药剂为主,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生防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类(如木霉、青霉等)、放线菌类(如链霉菌)、细菌类(如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
研究表明,生防菌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来抑制菌病原菌的生长,也可产生某些物质来促进植株的生长,从而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轻病害的发生。而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因能产生芽孢抵抗恶劣的条件,且繁殖速度快,易在植物根际定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目前筛选到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暹罗芽孢杆菌(B.siamensis)等。其中,暹罗芽孢杆菌是2010 年首次报道分离于泰国腌制螃蟹中的芽孢杆菌的一个新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505834A)公开了一株防治梨轮纹病和软腐病的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发明菌株从莱阳梨果皮中分离获得且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034618A)公开了一株从健康仔猪的新鲜粪样中分离获得的暹罗芽胞杆菌,其具有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包括烟草赤星病菌、辣椒胶孢炭疽菌、黄瓜疫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以及黄瓜角斑病菌)的拮抗效果,由此说明暹罗芽孢杆菌在多种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同时上述专利结果也表明,同暹罗芽孢杆菌不同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应用暹罗芽孢杆菌作为生防制剂的过程中,需要继续筛选更多能够防治其他病害的菌株,为该菌的应用提供更丰富的菌种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