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5027.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明;丁纪昕;田嘉琪;徐梓淇;张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飞轮 中型 无人机 发射器 | ||
1.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部分、储能部分和弹射部分三部分;其中,动力部分由自由滚筒、胶辊、自由滚筒输出轴、立式轴承座、支板、工字支架、螺钉和后驱小汽车组成;储能部分由电磁离合器、带轮组、联轴器、输入传动轴、中间传动轴、输出传动轴、离合器支座、菱形轴承座和箱体外壳组成;发射部分由发射架、机架、绕绳轮组成;
发射架包括前支架、滑轮、钢丝绳、限位孔、限位板、滑道、后支架和螺栓;
所述动力部分中,胶辊通过滚珠轴承放置于立式轴承座内,再以螺钉将轴承座安装在支板和工字支架组成的支撑装置上,两对胶辊、紧固件及支撑件整体组成自由滚筒装置,汽车轮胎置于自由滚筒上利用摩擦力带动胶辊转动,以联轴器带动储能部分中的输入传动轴转动;
所述储能部分中,带轮组包括大带轮、小带轮和同步带;输入传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和自由滚筒装置输出轴相连,一端和大带轮相连;大带轮由同步带带动小带轮加速转动;中间传动轴与小带轮相连;中间传动轴和输出传动轴均由菱形轴承座固定于箱体上;电磁离合器分转动侧及吸合侧两部分,转动侧安装在中间传动轴上,由中间传动轴带动转动侧加速转动;吸合侧安装在输出传动轴上,转矩由吸合的电磁离合器传递到输出传动轴,同时带动绕绳轮转动,收紧刚性绳;电磁离合器由离合器支座支撑;通过开关控制电磁离合器的开合;
所述发射部分中,储能部分的绕绳轮与发射部分的滑轮处于同一平面内,钢丝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绕过发射架前端的滑轮,拉动机架在发射架的滑道上运动,待发射的无人机放置在机架上;前、后支架由螺栓固定在发射架滑道上,可调节发射架起始倾角,将具有减震性质的限位板放置在发射架头部的限位孔中,实现机架止动、机架与无人机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后驱小汽车后轮通过摩擦作用带动胶辊转动,并从自由滚筒输出轴处输出转矩,胶辊外层有橡胶套增大与车轮的摩擦作用;除后驱小汽车外,不需额外配备能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未启动时电磁离合器两部分间距为0.5mm,输入传动轴与中间传动轴通过带轮组相连,绕绳轮与发射架中滑轮对齐并以钢丝绳相连;自由滚筒输出轴与输入传动轴连接,通过带轮组传递转矩至中间传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并进一步提高转速,带动电磁离合器转动侧转动,当后驱小汽车带动自由滚筒中胶辊转速达到3kr/min,电磁离合器转动侧也高速转动,此时将电磁离合器通电,转动侧与吸合侧迅速吸合,以7503.0N·m的扭矩带动输出传动轴迅速达到与中间传动轴相同的转速,绕绳轮通过绕滑轮的钢丝绳拉动无人机加速,由于电磁离合器吸合时间短,在短时间内绕绳轮达到与中间传动轴相同的转速并保持恒定,故无人机加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发射无人机的具体过程为:先把中型无人机放置在机架上,以钢丝绳连接;绕过滑轮后缠绕、固接在绕绳轮上;后驱小汽车后轮放置在自由滚筒的相邻胶辊上,并提高接触面的摩擦力;自由滚筒输出轴与输入传动轴以联轴器相连;电磁离合器转动侧与吸合侧初始间距极小,为0.5mm;首先启动后驱小汽车,后轮通过摩擦带动自由滚筒中胶辊转动,通过带轮组带动电磁离合器转动侧加速旋转;当自由滚筒转速达到3kr/min后接通电磁离合器电源,两侧迅速吸合并提供7503.0N·m的扭矩;带动绕绳轮以50kN且恒定的拉力拉动机架,无人机开始加速;当无人机加速至发射架滑道末端时撞击限位孔中的限位板,机架与无人机脱离,无人机起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储能飞轮的中型无人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中型无人机质量为100kg,无人机在发射架滑道上经起飞距离2.5m的加速后,达到50m/s的起飞速度,以及50g起飞加速度,为500m/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0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过滤嘴和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