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改性的多功能环保砂浆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4999.9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满林;沈亦农;周丽肖;管涛涛;陈祖勇;黄博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安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111/27;C04B111/28;C04B14/14;C04B14/4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黄素萍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莫***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玄武岩 掺合 体系 改性 多功能 环保 砂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改性的多功能环保砂浆,其包括由玄武岩微细粉、玄武岩细砂和玄武岩纤维组成的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水泥或碱激发剂和水,其中:干燥粉剂质量100份,其配比:1)水泥或碱激发剂10~40份,2)玄武岩微细粉10~40份,3)玄武岩细砂30~50份;干燥粉剂以外的玄武岩纤维质量0~5份;水的重量5~20份。以及本发明还提供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改性的多功能环保砂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玄武岩系掺合料掺入水泥砂浆的材料体系,降低了高强水泥砂浆的制备能耗,提高了工作性能,并将高强水泥砂浆的应用领域拓展到了国防电磁防护工程、水利工程、耐火建筑工程等土木工程材料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水利工程及基础工程建设领域,涉及一种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改性的多功能低成本环保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较好的力学性能,高强水泥砂浆——作为一种细集料混凝土——正逐步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然而,较大的水泥用量和较差的流动性能正制约着高强水泥砂浆的工程应用,同时,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兴起,减少建筑材料的制备能耗已经成为建筑材料行业的新课题。如何低成本的节省水泥用量并提高高强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同时减少建筑材料的制备能耗,成为推广高强水泥砂浆工程应用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另外,拓展高强水泥砂浆的应用领域也是一个加速高强水泥砂浆工程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微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磁污染是一个日益被人重视的环境问题,而电磁防护建筑物和构筑物将越来越成为研发的重点。
并且,在水利工程中,材料的抗渗性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但由于传统水泥砂浆的脆性和自身收缩性能,水泥砂浆的抗渗性能并不是很理想。通过纤维和矿物掺合料的混合作用改善水泥砂浆的抗渗性能被证实是可行的。
在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将可能面临各种自然环境,多功能建筑材料的创造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工序和时间成本,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玄武岩作为一种火山岩,分布广泛,经济价值高,主要成分为活性的无定形的二氧化硅。玄武岩微细粉是一种通过玄武岩岩石经过机械加工后的微细颗粒,而由于机制砂的推广使用,在生产中有大量的玄武岩细石粉作为废料被丢弃,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副产品也是一大难题。而玄武岩纤维则是一种以玄武岩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抗拉性能好,价格经济的纤维材料。
目前,存在单独将玄武岩微细粉或玄武岩纤维应用到水泥砂浆中来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渗性能和强度,比如:CN110940798A,CN101172799A。但是单种玄武岩掺合料并不能达到研制多功能一体化建材的目的。
综上所述,水泥砂浆材料应用广泛,可不可以通过优化过的玄武岩系掺合料体系的建立,使水泥砂浆在保证一定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性能,并实现电磁波吸收、抗火、抗渗等原本单一玄武岩掺合料无法满足的性能,凭借低成本极大提高水泥砂浆的应用价值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因此,通过玄武岩掺合料配合比和性能优化来实现掺合料体系的多功能化成为新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来改性从而得到多功能低成本环保砂浆,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电磁污染、抗火防灾、防渗抗裂、结构承载问题。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改性的多功能低成本环保砂浆,其包括由玄武岩微细粉、玄武岩细砂和玄武岩纤维组成的玄武岩掺合料体系,水泥或碱激发剂和水,其中:
干燥粉剂质量100份,其配比:1)水泥或碱激发剂10~40份,2)玄武岩微细粉10~40份,3)玄武岩细砂30~50份;
干燥粉剂以外的玄武岩纤维质量0~5份;
水的重量5~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安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安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