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解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4958.X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思凯;胡一廷;李明;何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炜;喻学兵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解 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解工具,其涉及装配领域。在装配制造中,常需要在深腔环境中分解大紧度零件,这使分解操作困难且低效,并且容易损伤深腔环境。为了适于在深腔环境中可靠且高效地分解大紧度零件,提供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分解工具包括勾块组件和分解力施加组件。分解力施加组件所包括的滑杆和螺杆分别与勾块组件所包括的滑块和压板固定连接,使得分解力施加组件适于沿轴向施加分解力以分解零件。根据本发明的分解工具易于在深腔环境中分解大精度零件,操作可靠、快速、简便且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在深腔环境中分解大紧度零件的分解工具。
背景技术
在高端装配中经常需要在深腔环境中对大紧度零件进行分解和安装。例如,对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和维护,经常需要分解安装于低压涡轮轴前端的通气管支座以进行维护。如图1所示,低压涡轮轴110的前端位于风扇轴120的深腔130中,并且低压涡轮轴110自身也是细长的空心轴结构。为了将通气管支座140从低压涡轮轴110分解,无论从前端还是后端都涉及穿过深腔进行的操作,这给分解操作带来很大难度并且很容易在操作中对风扇轴120和低压涡轮轴110内壁的防护涂层造成损伤。此外,出于密封性的需要,通气管支座140通过胶圈150(例如,O形圈)与低压涡轮轴110之间为小间隙配合,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紧度,这进一步增加了分解通气管支座140的难度。类似的分解操作场景也存在于例如汽车、船舶的制造和维护中,并且被分解的零件也可包括例如轴承等。
专利文献CN 209717563 U公开了一种分解工具,其包括滑锤组件和卡爪组件,该卡爪组件包括安装座、卡爪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卡爪在安装座上滑动使卡爪伸出或缩回安装座。在卡爪伸出时能够卡爪待分解零件的端部,从而在滑锤组件的作用下分解该零件。然而,驱动组件驱动卡爪的操作较为复杂。
专利文献CN 108581942 A公开了一种分解环形腔内滚子轴承内圈的装置,其包括拔爪,该拔爪可通过与支撑环铆接形成的回转副实现拔爪绕自身轴的回转。然而,需要徒手转动拔爪进行操作,十分不便。
仍然需要在深腔环境中方便、高效、可靠地分解零件的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在深腔环境中方便、高效、可靠地分解零件的工具,提供本发明。
提供一种分解工具,用于沿轴向分解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工具包括:勾块组件,所述勾块组件包括:滑块,沿所述轴向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沿侧向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块包括设于所述螺纹孔内的销钉;压板,沿所述轴向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压板在背对所述滑块的一侧包括定位止口;拉钩,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述拉钩在沿所述轴向的、面向所述定位止口的一端包括向侧向凸起的凸台,并且在沿所述轴向的另一端在侧表面设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销钉配合;以及压紧螺母,沿所述轴向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压紧螺母绕所述轴向的旋转受约束;分解力施加组件,所述分解力施加组件包括:滑杆,在沿所述轴向的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沿所述轴向具有中空部分;螺杆,沿所述轴向依次延伸穿过所述中空部分、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压紧螺母的螺纹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并且所述螺杆在沿所述轴向的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以及分解力施加部,与所述滑杆配合,用于提供沿所述轴向的分解力。
如上所述的分解工具,其中,所述滑块沿所述轴向还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压紧螺母沿所述轴向设有第六通孔,所述压板沿所述轴向设有第七通孔,所述勾块组件进一步包括依次延伸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引导销。
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分解工具,其中,所述定位止口包括所述压板的侧向的圆柱面以及面向所述凸台的倒角。
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分解工具,其中,所述螺旋槽的延伸长度小于一个螺旋周期。
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分解工具,其中,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平面上居中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