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光环境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4637.X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健;王曼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建筑 环境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光环境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建筑的设计图纸在Revit软件中建立准确的三维模型,并导入EcotectAnalysis软件中;
S2:设置分析网格,并导入案例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数据,同时设置相关参数;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从三维角度来按照网格分析建筑光环境,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
S2.:该项目所在地为南京,导入的气象数据为清华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在国内实测而来的中国标准气象数据(CSWD);
S2.3:导入的参数有:建筑类型、位置、根据模型纬度来作为天空设计照度、考虑光反射、透明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S2.4:检验建筑光环境的指标有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
S3:在软件中开始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参数从建筑的设计图纸获得,且需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步骤S2.3中,根据模型纬度来作为天空设计照度,采用一年内该项目所在地天空的设计照度85%的平均值来计算天空设计照度,而不是直接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临界照度,使结果更结合实际背景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步骤S2.3中,分析结果会考虑光反射、透明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若是直接套用BRE的公式来计算,会导致计算结果不精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步骤S3中,分析完毕后,原本蓝色的网格颜色会改变,而房间内不同位置的采光系数和天然光照度就是通过网格的不同颜色来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当上述模型导入、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开始分析,即可通过网格不同颜色的分布情况以及对照的数据,得到案例建筑中每层楼的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建筑的光环境好坏有了初步的判断。进而,通过分析结果,并结合GB/T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来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最终选出最优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6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