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4462.2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唐玲彪;康全玉;姚毅;赵明;白宇;付小丹;白爽;杨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远矿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08 | 分类号: | B25B13/08;B25B13/48;B25B2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地址: | 111299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打手 扳手 | ||
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扳手主体包括卡紧部、延长部和防撞部;所述卡紧部设有卡口,所述延长部连接所述卡紧部,所述防撞部连接所述延长部,防撞部和延长部的交界位置设有手柄;所述扳手主体的中心线、手柄的中心线与所述卡口的中心线之间重合,手柄与潜孔钻机的滑架挡板防撞柱上的任意量程距离加大为60mm至100mm。本技术方案防撞部的设计,使上钎手单手握不住,只能握住手柄,不易产生误操作;手柄与潜孔钻机的滑架挡板防撞柱上的任意量程距离加大为60mm至100mm,既使产生误操作也会使滑架挡板与手柄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不会产生打手事故,实现失误‑安全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潜孔钻机上钎手上下钻杆时打手事故频繁发生,通过对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发现,钻机打手事故都是由上下钎扳手造成的,上下钎有两个扳手配合使用(长扳手和圆扳手),其中所有打手事故都发生在对圆扳手操作上。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会在此时间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但上下钎圆扳手存在缺陷,也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一直存在,所以只要钻机手和上钎手其中之一精神不集中或操作失误就会产生事故,这也是钻机打手事故经常发生的根源所在。只要人或物其中之一处于安全状态,就不会产生事故。出于从本质安全(失误-安全)方面考虑,着重改进物的因素,即使操作者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所以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研发了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解决潜孔钻机上钎手上下钻杆时易发生事故的问题,即使操作者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包括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包括卡紧部、延长部和防撞部;所述卡紧部设有卡口,所述延长部连接所述卡紧部,所述防撞部连接所述延长部,防撞部和延长部的交界位置设有手柄;所述扳手主体的中心线、手柄的中心线与所述卡口的中心线之间重合。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紧部的卡口开口处成水平状,卡紧部的两侧呈弧面状,所述卡口的底部呈弧面状。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撞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口的宽度,防撞部的宽度至少为140mm。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与潜孔钻机的滑架挡板防撞柱上的任意量程距离加大为60mm至100mm。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向所述防撞部的一侧倾斜,手柄与防撞部之间的夹角大于75°。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扳手主体的卡紧部或防撞部上设有悬挂孔。
作为潜孔钻机防打手扳手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的内侧设有握孔,所述握孔的内壁为弧面状。
本发明扳手主体包括卡紧部、延长部和防撞部;所述卡紧部设有卡口,所述延长部连接所述卡紧部,所述防撞部连接所述延长部,防撞部和延长部的交界位置设有手柄;所述扳手主体的中心线、手柄的中心线与所述卡口的中心线之间重合,手柄与潜孔钻机的滑架挡板防撞柱上的任意量程距离加大为60mm至100mm。本技术方案防撞部的设计,使上钎手单手握不住,只能握住手柄,不易产生误操作;手柄与潜孔钻机的滑架挡板防撞柱上的任意量程距离加大为60mm至100mm,既使产生误操作也会使滑架挡板与手柄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不会产生打手事故,实现失误-安全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远矿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远矿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空调的控制方法与空调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的节能磁悬浮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