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证书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04286.2 申请日: 2021-03-22
公开(公告)号: CN113179153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5
发明(设计)人: 金春花;朱辉辉;单劲松;阚格;吉思维;刘鎏 申请(专利权)人: 淮阴工学院
主分类号: H04L9/08 分类号: H04L9/08;H04L9/32;H04L9/06;H04L9/30
代理公司: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代理人: 李锋
地址: 223005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证书 用户 认证 密钥 协商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无证书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包括设置系统参数并初始化系统;在无证书环境的发送端,用户随机选择秘密值xU,并确定相应的公共值yU,KGC根据用户身份IDU、公共值yU确定部分私钥DU,发送端接收KGC提供的部分私钥DU后确定完全私钥SU,最后根据完全私钥SU和公共值yU生成完全公钥;对完全公钥进行验证;给定发送者用户A的秘密值xA、身份IDA、公共值yA和接受者用户B的公共值yB后生成密文,最终生成会话密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无证书环境下用户双方共同协商出安全的密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证书的用户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背景技术

密钥协商是安全通信的重要环节,通过密钥协商协议,可在通信节点之间建立共享会话密钥,该密钥可以用于保证通信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按照公钥密码体制下公钥验证方式的不同,目前已由很多基于身份、基于证书、基于无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

在传统的基于公钥证书的密码体制下,用户的公钥由证书权威机构颁发证书来认证,公钥证书的管理过程复杂且代价极高,为了简化证书管理过程,1984年,Shamir首次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Shamir A.Identity-Based cryptosystems and signatureschemes.In:Proc.of the Crypto’84.LNCS 196,Berlin:Springer-Verlag,1984.47-53.]。在基于身份地公钥密体制中,用户将自己的身份作为公钥,比如邮箱、手机号等标识,从而不需要获得公钥证书和验证过程等,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与传统的公钥体制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中,密钥托管是一个始终难以解决的难题。2003年AIRiyami等人基于无证书体制提出第一个无证书两方密钥协商协议[AI-RIYAMI S S,PATERSON K G.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 cryptography[C].In:Advances in Cryptology—ASIACRYPT 2003.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3:452–473.]。2006年Mandet等人指出AIRiyami等人提出的方案不能抵抗临时密钥泄露攻击并提出了新的协议方案[MANDT T K,TAN C H.Certificateless authenticated two-party key agreement protocols[C].In: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ASIAN2006.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6:37–44.]。2011年刘文浩等人提出基于签名的两方协议[LIU W H,XU C X.Two party certificateless key agreement schemes[J]Journal ofSoftware,2011,22(11):2843–2852.],但是被周彦伟、杨波等人指出存在I类敌手伪装攻击[ZHOUYW,YANG B,ZHANG W Z.An improved two-party authenticatedcertificateless key agreement proto-col[J].Chinese Journal ofComputers,2017,40(5):1181-1191.]。2017年周等人提出声称eCK(一种设计和分析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形式化方法)模型下的两方协议[ZHOU Y W,YANG B,ZHANG W Z.An improved two-partyauthenticated certificateless key agreement proto-col[J].Chinese JournalofComputers,2017,40(5):1181-1191.],但是该协议未能抵抗临时密钥泄漏攻击。2019年Wu等人提出eCK模型下的两方协议[WU T,JING X J.Two-party certificateless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with enhanced security[J].TheJournal ofChina Universities ofPosts andTelecommunications,2019,26(1):12–20.],但被证明其不能抵抗I类敌手的KCI(密钥泄漏伪装)攻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