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用此的防伪变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957.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金泰成;朴俊奎;郑煐勋;李仁淑;金皙衡;金光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伟智方有限公司;蔚山科学技术院 |
主分类号: | B41M5/00 | 分类号: | B41M5/00;B41M1/12;B41M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张焕响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泽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表面 复合体 制造 方法 防伪 变造 装置 | ||
1.一种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柔韧的低硬质材料形成,包括高褶皱区域和相邻高褶皱区域的低褶皱区域的基础材料形成步骤;
在所述高褶皱区域的上部形成图案,以杨氏模量大于所述低硬质材料的高硬质材料形成的高硬质层形成步骤;
覆盖所述低褶皱区域和所述高硬质层,以杨氏模量大于所述低硬质材料且小于所述高硬质材料,并含有丙烯酸以及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中至少一种比丙烯酸更大的强化物质的中硬质材料形成的中硬质层形成步骤;
使高硬质层和中硬质层固化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为提升基础材料和所述高硬质层的结合力,形成高硬质层之前对所述基础材料进行等离子处理的步骤;
为提升所述中硬质层和所述基础材料以及高硬质层的结合力,形成中硬质层之前进行等离子处理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硬质层的形成步骤是,使用纤维素的高分子物质形成高硬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硬质层的形成步骤包括:
使用丙烯酸和强化物质形成中硬质层的步骤;
所述强化物质与高硬质材料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中硬质层的中硬质材料是由丙烯酸和强化物质混合的复合体(composit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材料的形成步骤是,使所述基础材料的厚度达到200至300μm;
所述高硬质层的形成步骤是,使所述高硬质层的厚度达到200至400nm;
所述中硬质层的形成步骤是,使所述中硬质层的厚度达到2至7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硬质层的形成步骤包括:所述褶皱引发的光栅结构不形成时,为所述高硬质层显现与所述基础材料相同或相似的颜色而隐蔽于基础材料的颜色中,使所述高硬质层折射率达到所述基础材料的96%至104%的形成步骤;
所述中硬质层的形成步骤包括:所述褶皱引发的光栅结构不形成时,为所述中硬质层显现与所述基础材料相同或相似的颜色而隐蔽于基础材料颜色中,使所述中硬质层折射率达到所述基础材料96%至104%的形成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材料是,由EPU、聚氨酯(Polyurethane)、共聚酯(Ecoflex)以及橡胶系列的高分子物质之一形成。
9.一种防伪变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制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变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形异质表面复合体是薄膜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伟智方有限公司;蔚山科学技术院,未经新伟智方有限公司;蔚山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9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非常规激光陀螺腔体抛光的快速上盘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刮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