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786.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袁艳阳;段丽娜;安鲁召;徐贺;张德智;鲁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艳阳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B01D29/03;B01D29/64;B01D33/15;B01D33/46;B01D35/02;B01D3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蓄水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包括箱体,箱体顶面右侧固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输出端套设有锥齿轮A,锥齿轮A左方设有转轴,转轴外部相对于锥齿轮A的位置套设有锥齿轮B,转轴上端贯穿流通管底面延伸至其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叶轮,转轴下端贯穿箱体顶面延伸至箱体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底面前端固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外部套设有连杆A,连杆A后端固设有套杆,套杆内部插设有延长杆,延长杆前端与套杆前侧内壁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本发明可避免水中的泥沙集中到出水管内部而造成堵塞,且通过流通管可将箱体内部的泥沙清理出去,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理箱体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
背景技术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常常设置蓄水池对自然水资源进行存储并利用,以此可降低施工成本,然而自然水资源中的泥沙含量较大,排水管口时常会出现被泥沙堵塞的现象,对于排水用水造成极大影响,且长时间沉积在排水管管口处的泥沙难以清理,影响施工进度。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229500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通过水压与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齿条进行往复传动,在力的传动作用下带动挤压杆上的两个清理板在过滤网上进行清理,避免部分杂质附着在过滤网的侧壁上造成堵塞。
此外其他的污水处理设备中CN212025131U,经常采用多级沉淀然后借溢流孔对固和盒淤泥进行处理,而对于需要同时实现淤泥清理和滤网过滤清理的底部封闭的蓄水池则无法实现,因此往往还需要借助外部清理铲或者机械设备进行辅助清理操作。
现有装置虽能对滤网进行自动的清洁,但其被清洁下的泥沙污垢等还会积累在池体内,这样不仅会大大增多增难工作人员的清理工作,还容易导致泥沙量较多时污垢高过滤网而造成堵塞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防堵蓄水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壁上端贯穿设有入水管,所述箱体顶面中部设有流通管,所述箱体顶面右侧固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套设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左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部相对于锥齿轮A的位置套设有锥齿轮B,所述转轴上端贯穿流通管底面延伸至其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转轴下端贯穿箱体顶面延伸至箱体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底面前端固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外部套设有连杆A,所述连杆A后端固设有套杆,所述套杆内部插设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前端与套杆前侧内壁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延长杆后端固设有连杆B,所述连杆B后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后壁上端呈方阵排列均匀固设有多个刷毛,所述固定板底面中部固设有滑块,所述箱体内部底面相对于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箱体后侧内壁下端嵌设有滤网A,所述箱体后壁相对于滤网A的位置固设有梯形外壳,所述梯形外壳后壁中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流通管内侧中部设有轴心,所述轴心中部套设有轴承座,所述轴心外壁前端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转板,所述轴心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后侧设有刮板,所述流通管左壁相对于刮板上方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左方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右壁上端开设有管槽,所述管槽内壁相对于贯穿槽的位置开设有贯通口,所述收纳盒顶面右端铰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下端呈上下对称结构固设有两个边板,所述收纳盒右壁相对于两个所述边板的位置开设有板槽,所述边板外侧壁左端固设有卡接块,所述板槽内壁相对于卡接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收纳盒底面嵌设有滤网B,所述箱体顶面相对于滤网B的位置嵌设有滤网C,所述箱体顶面相对于收纳盒两侧的位置对称固设有两个导向板。
所述入水管内部与箱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流通管为凹面向下的U型结构,所述流通管两侧端部贯穿箱体顶面延伸至箱体内部下侧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锥齿轮A与锥齿轮B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艳阳,未经袁艳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7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