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监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739.X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吕祥锋;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朱艳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结构 损害 精细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监测装置及方法,涉及地层探测技术领域,能够实现深孔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病害探测,扩大地质病害探测范围,提高工程的稳定性;该装置包括:孔下探测体,用于深入地下孔对孔内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上传采集数据;信号传输线,其一端与孔下探测体连接,一方面对孔下探测体进行吊挂,另一方面用于采集数据的传输;孔口滑轮结构,设于孔口处,通过信号传输线对孔下探测体的正常位移起到支撑作用,并采集孔下探测体的下落数据;线盘结构,与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线的释放长度并将孔下探测体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上位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地下探测的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层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复杂地质病害环境区进行地质灾害超前预报预警,传统的探测方法是在地表通过探地雷达进行探测,而探地雷达所发射的电磁波在岩层内传播,由于岩层的强烈吸收作用,其衰减较大,因而探测距离较小,无法实现深孔的地质病害探查,无法全方位的判断该区域的地质病害程度,甚至可能忽略安全隐患。随着地质病害探测超前探测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探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探测方法及装置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监测装置及方法,结构精巧、探测连续、操作便捷,能够实现深孔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病害探测,扩大地质病害探测范围,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地岩体工程结构损害精细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孔下探测体,用于深入地下孔对孔内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上传采集数据;
信号传输线,其一端与孔下探测体连接,一方面对孔下探测体进行吊挂,另一方面用于采集数据的传输;
孔口滑轮结构,设于孔口处,通过信号传输线对孔下探测体的正常位移起到支撑作用,并采集孔下探测体的下落数据;
线盘结构,与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线的释放长度并将孔下探测体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上位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孔下探测体包括探测壳体、广角镜头和镜头探照灯;所述广角镜头和所述镜头探照灯设于所述探测壳体的底端,且由透明壳包裹;所述广角镜头与所述信号传输线连接;
所述广角镜头和所述镜头探照灯均与电源单元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镜头探照灯数量为若干,且围设在所述广角镜头的周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源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探测壳体内部的蓄电池或者设置在地上的电源供能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探测壳体的侧壁设有高频电磁波束发射器,所述高频电磁波束发射器用于向孔壁发射高频电磁波束;
所述装置还设有电磁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电磁波,并将接收的电磁波数据上传给线盘结构或上位设备。该上位设备可以是云端控制平台,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用于分析处理的智能设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孔口滑轮结构包括滑轮、位移传感器和滑轮固定架;
所述滑轮通过轮轴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架上;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滑轮接触连接;所述轮轴处设有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信号传输线随所述滑轮的位移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