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丸粒化种子的包衣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3431.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庆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丸粒化 种子 包衣 装置 控制 方法 | ||
一种基于丸粒化种子的包衣装置,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的冷却组件,冷却组件连接的若干悬挂机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箱,冷却箱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且冷却箱连接反应室;悬挂机构包括喷气头,喷气头连接第一气管,第一气管连接阀门,阀门连接气缸固定件,气缸固定件连接微型气缸,微型气缸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连接顶板。通过悬挂机构的喷气头喷出气体,使得反应室内喷洒种衣剂后容易吸附在内壁上的种子吹落于反应室内,同时悬挂机构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代替人工,实现智能化。增加冷却功能,使得在包衣过程中,可以自由调节温度,想当于一个恒温的包衣过程,从而增加种子在包衣后的发芽率以及发芽趋势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丸粒化种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丸粒化种子的包衣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种子包衣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种子处理技术,它是一项以种子为载体,种衣剂为原料,包衣机为手段的,集生物、化工、机械、多学科成果于一体的综合性种子处理的高新技术。包衣料和黏结剂随着气流进入造丸筒,吸附在种子表面,种子在气流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互相撞击和摩擦,把吸附在表面的包衣料不断压实,最后在种子表面形成包衣。经丸粒化处理的种子体积可以增大至几倍,称为丸化种子或种子丸。它们不仅适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而且改善了种子的质量,并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加速,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紧缺,我国农业生产开始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推广产业化、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部分生产机械化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推动了生产机械朝着全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种子丸粒化是用可溶性胶将填充料以及一些有益于种子萌发的附料黏合在种子表面,使种子成为一个个表面光滑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圆球形,使其粒径变大,重量增加。其目的是以利于播种机工作,节省种子用量。种子包衣材料主要是以硅藻土作为填充料,还可选用蛭石粉、滑石粉、膨胀土、炉灰渣等。填充的粒径一般是35~70目。常用的可溶性胶有阿拉伯胶、树胶、乳胶、聚脂酸乙烯酯、乙烯吡咯烷酮、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醋酸乙烯共聚物,以及糖类等。种子包衣过程中亦可加入抗菌剂、杀虫剂、肥料、种子活化剂、微生物菌种、吸水性材料等。
现如今,丸粒化的过程中,许多连续生产的包衣机中,滚筒内喷洒种衣剂后种子非常容易吸附在内壁上,从而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而且在包衣过程中,由于种子和填料旋转过程中摩擦生热,会使种子处在一个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容易使得一些作物种子如生菜种子等休眠甚至死亡,造成包衣后的芽率和芽势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丸粒化种子的包衣装置及控制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丸粒化种子的包衣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连接的若干悬挂机构;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侧连接电机固定件,所述电机固定件设置电机,所述电机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配合链条,所述链条配合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连接主轴,所述主轴另一侧设置有轴承;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且所述冷却箱连接反应室;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喷气头,所述喷气头连接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连接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气缸固定件,所述气缸固定件连接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接顶板。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内部隔层设计且冷却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轴设置有若干螺旋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连接所述反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