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掘进姿态的纠偏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3316.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李志会;缪春远;李敬余;吴克思;何玉山;高强;刘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06;E21F17/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掘进 姿态 纠偏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般的控制或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掘进姿态的纠偏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构建盾构机的纠偏原理模型;纠偏原理模型包括纠偏轨迹曲线;确定纠偏原理模型的最小纠偏半径;纠偏原理模型的最小纠偏半径为纠偏轨迹曲线的曲率半径;利用人工蚁群算法对预设的盾构机参数进行处理,得到最优特征子集;根据最小纠偏半径和最优特征子集,构建盾构机的纠偏数学模型;基于纠偏数学模型,通过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最优特征子集得到控制参数;并根据控制参数控制盾构机掘进姿态进行纠偏。通过引入蚁群算法能够筛选出最优特征子集,将最优特征子集作为人工蜂群算法的初始种群,能够提高求解质量,提高纠偏精度,达到更好的纠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般的控制或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盾构掘进姿态的纠偏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地铁隧道的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明挖法和盾构法是地铁隧道建设的主要方法。利用明挖法,修筑初砌等工作均在露天条件完成,地形、地貌、施工环境、天气等因素对施工影响较大,导致明挖法的应用范围受限。而盾构法属于暗挖法,在实施中,由盾构机械在地下完成开挖、初砌、推进等工作,对城市地表、地面交通、居民出行和生活影响较小,且不受天气和城市地形、地貌、江河水域等的影响。因此,盾构法施工掘进速度快,安全性高,人员伤亡少,成为地铁隧道建设的首选方法。
在利用盾构法建设地铁隧道的过程中,主要由盾构机完成对地下空间的挖掘,并沿隧道设计轴线向前推进,同时负责完成碴土输送、隧道衬砌、测量纠偏等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掘进过程中,盾构机的行驶轨迹与设计轴线产生偏差的现象十分常见。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有3种:其一,盾构机管片选型不当、机械磨损、盾构导向系统测量误差等机械自身原因,造成盾构机产生纵向或横向偏移;其二,掘进地层复杂多变,软硬不均匀,以及盾构机自身重力的影响,会导致盾构机产生纵向偏移;其三,操作人员经验不足等人为原因,也会导致盾构机产生偏移。当偏差超过限定值时,将会使盾构机刀盘磨损加重,降低施工进度,给地铁隧道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当偏差超出设计轴线的极限值时,将会大大增加地铁在运营中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调整盾构姿态,成为隧道盾构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盾构纠偏是指通过调节盾构机推进系统液压缸油压大小,使盾构机的掘进轨迹趋于设计轴线的过程。
目前,主要通过人工调节液压缸油压的大小,来控制盾构机的姿态进行纠偏,纠偏效果主要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若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在调节液压缸油压的过程中会出现超调或欠调的情况,盾构机的纠偏轨迹将成为蛇形轨迹。因此,盾构纠偏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快速、准确调整液压缸油压的大小。
然而,由于影响盾构机状态的不确定因素过于复杂,如何建立诸多影响因素与盾构纠偏的关系,并准确求解,成为地铁隧道盾姿(即盾构机掘进的姿态)调整中的难点问题。智能优化算法能够实现在不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情况下,求出盾构纠偏时液压缸油压的变化量,指导盾构机实现准确纠偏。在求解过程中,由于不同区域液压缸推力的相互制约,以及纠偏路径最短的约束影响,增加了优化实现难度。人工蜂群算法作为一种智能优化算法,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求解盾构纠偏模型时,易于实现。但由于人工蜂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而引起优化精度低、收敛速度变慢,导致纠偏模型的求解结果精度降低,实用性不强。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盾构掘进姿态的纠偏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掘进姿态的纠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盾构机的纠偏原理模型;所述纠偏原理模型包括纠偏轨迹曲线;
步骤2,确定所述纠偏原理模型的最小纠偏半径;所述纠偏原理模型的最小纠偏半径为所述纠偏轨迹曲线的曲率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3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