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946.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0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蔡财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13/14;H01B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张乐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电线电缆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针对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进行熔炼;S2:铸锭;S3:轧制;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属进行拉丝处理;S5:对拉丝成型的有色金属单丝进行退火处理;S6:利用绞线机将多根单丝绞制在一起;S7:在导电线芯的外层挤包绝缘层;S8:完成电线电缆的成缆;S9:在成缆的绝缘线芯外挤包内护层并进行铠装;S10:利用挤塑机直接对电线电缆挤包塑料外护套;S11:成品检测。本发明减少了电线电缆的占用面积,缩小了电线电缆的几何尺寸,使外护套对内部保护效果更好,绝缘层不仅绝缘保护性好,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即导体、绝缘层、内护层、外护层和铠装型式,因此现有的电线电缆大多为多层电线电缆。
现有的多层电线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大多经过拉制、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和护层挤出等工序,但是其内部导线根数较多,因此在绞制包裹结束后会导致占地面积较大,直径较粗;现有的多层电线电缆的外护套大多采用普通的塑料外护套,保护效果较差;现有多层电线电缆的绝缘层的导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入至熔炉中进行熔炼;
S2:将熔炼后的有色金属注入模具,使其冷凝成锭状进行铸锭;
S3:对铸成的锭状有色金属进行轧制,轧件由摩擦力拉进旋转轧辊之间,受到压缩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
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属进行拉丝处理,利用拉丝机通过一道或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拉丝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配模技术;
S5:对拉丝成型的有色金属单丝进行退火处理,将其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缓慢冷却;退火的工序关键是防止有色金属单丝氧化;
S6:利用绞线机将多根单丝以同心层绞的方式按着规定的方向绞制在一起,提高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的柔软度和整体度,以便于后续敷设安装;
S7:在导电线芯的外层挤包不导电的绝缘层,将导电线芯隔离或包裹起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绝缘层包括一层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高极性溶剂中缩聚再采用流涎法生产而成的H级绝缘薄膜,它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化学稳定性和阻燃性,从而使不仅对导体线芯的绝缘保护性好,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
塑料绝缘挤出的主要技术要求:偏心度:挤出的绝缘厚度的偏差值是体现挤出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多数的产品结构尺寸及其偏差值在标准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光滑度:挤出的绝缘层表面要求光滑,不得出现表面粗糙、烧焦、杂质的不良质量问题;致密度:挤出绝缘层的横断面要致密结实、不准有肉眼可见的针孔,杜绝有气泡的存在;
S8:将多根绝缘好后的线芯按一定的规则绞和起来,并完成绞合时线芯间空隙的填充和线芯的绑扎,完成电线电缆的成缆;成缆的技术要求:一是杜绝异性绝缘线芯翻身而导致电缆的扭弯,二是防止绝缘层被划伤;填充保证成缆后的电缆的圆整和稳定,绑扎保证缆芯不松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