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2413.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B05D3/06;B05D3/00;B05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模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显示屏和框体,所述液晶显示屏和框体通过UV胶水连接;采用UV胶水代替传统的泡棉胶,用于液晶显示屏与框体的粘接,使得显示模组可通过自动化精密点胶机进行点胶制备;最终得到的显示模组不仅满足液晶显示屏的粘接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要求,且因为采用的UV胶水有一定的缓冲弹性,可以有效避免所述显示模组在装配、返修过程中屏体易碎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无边框全贴合LCD电视的普及,摆脱边框的束缚,实现更高的屏占比,做到真正100%的全面屏电视,仍然是目前无边框全贴合电视非常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电视液晶显示屏BM区(Black matrix,非显示区)从7.9mm到5.9mm 到3.5mm到0.9mm的技术发展,为全面屏的技术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电视边框的设计也越来越窄,对显示屏与边框的粘接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电视行业无边框LCD电视的显示屏与金属或塑胶中框贴合一般使用黑色PU双面泡棉胶带,最小宽度一般为3mm,厚度一般为1.26mm。胶带宽度过窄,模切难度高并且不能满足粘接强度要求,屏与中框贴合后易发生脱落、开裂等不良,胶带厚度过薄,屏四边易出现渗光、漏光等不良,由于胶带属于模切料,拐角异形,不易实现自动化粘贴。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有很多相关研究和报道。CN104698664A公开了一种具有触摸屏的LCD液晶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一外框、以及设置于外框内且依次叠层设置的背框、背光模组、LCD显示屏和触摸屏;其中,所述LCD 显示屏与触摸屏通过泡棉胶粘接在一起,所述泡棉胶放置于外框的台阶面以及背框的侧壁上,所述泡棉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LCD显示屏上;其中,所述泡棉胶上,沿着外框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切口,该些切口位于所述背框的侧壁上方。该LCD液晶显示模组既保持了现有技术中整机厚度减薄、成本低廉、售后维修方便等优点,又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CN112349217A公开了一种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面板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还包括承载所述显示屏的钢塑背板以及连接所述显示屏和钢塑背板的胶体;所述钢塑背板包括位于中间且用于承载所示显示屏的厚体结构和位于厚体结构两侧的薄体结构,所述薄体结构的端部具有定位显示屏的成型结构。该发明面板显示模组充分利用了钢塑背板的自身强度特点,通过钢塑背板来支撑显示屏,降低了采用背板的冲压拉伸工艺的成本,并通过钢塑背板的薄体结构进行折弯成型并形成成型结构,开发了材料局部可单独作业的区域,拓宽了钢塑背板的可利用空间,实现可折弯、可卷圆、可反折边等结构功能,从而达到面板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创新。 CN207601453U公开了一种金属外框LCM与PFF结构TP全贴合显示屏,所述全贴合显示屏包括金属外框、LCM显示模组、缓冲条、OCA光学胶带、调光膜、玻璃盖板;所述金属外框设置在所述LCM显示模组外侧,金属外框内部形成有包裹槽,金属外框上端向内侧延伸形成包裹面;所述LCM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包裹槽内部;所述缓冲条设置在所述金属外框的包裹面上端;所述OCA光学胶带位于所述LCM显示模组上端;所述调光膜位于所述OCA光学胶带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所述玻璃盖板设置在所述调光膜上端,能够有效解决贴合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产品贴合后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BM区宽度为0.9mm,屏体可粘贴区域宽约0.9mm,侧封边宽约0.3mm,在考虑外观的情况下,极限粘接面积约1.2mm2,若采用常规PU泡棉胶带贴合, 0.9mm宽的胶带强度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模切成型困难且生产无法施工。目前的全贴合LCD电视所用PU泡棉胶,因其尺寸宽、强度弱,粘接BM区0.9mm 屏体不可行。
因此,开发一种粘剂强度要求高、粘接精度要求高且能够解决BM区粘接区域小的问题的显示模组,是目前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