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345.2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宗波;何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赛杰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00 | 分类号: | G01D5/00;G01D11/30;G01D18/00;H04W4/38;H04W4/40;H04W4/70;H04W4/80;H04W7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占房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b iot 通讯 充电式 温度 转速 体式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包括蓝牙主机和蓝牙从机,所述蓝牙主机的顶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柱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固定柱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内部,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开设有与转动杆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本发明涉及车用传感器技术领域。该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可实现将蓝牙主机通过转动杆安装于固定柱内部,起到限位的同时不妨碍蓝牙主机的角度调节,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且利用蓝牙主机和蓝牙从机的设置大大减少了汽车线束的数量,降低汽车电气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
背景技术
车用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信号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车用传感器很多,判断传感器出现的故障时,不应只考虑传感器本身,而应考虑出现故障的整个电路,因此,在查找故障时,除了检查传感器之外,还要检查线束、插接件以及传感器与电控单元之间的有关电路。
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汽车内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汽车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电控系统中的电控单元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它们之间的通信也越来越重要,在汽车内利用无线蓝牙技术,可大大提高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可靠性,现有系统上的蓝牙主机在安装后位置固定,不能根据信号的强弱以及具体的使用情况对蓝牙主机的角度进行调整,不利于后续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解决了现有无线蓝牙系统上的蓝牙主机在安装后位置固定,不能根据信号的强弱以及具体的使用情况对蓝牙主机的角度进行调整,不利于后续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NB-IoT通讯自充电式温度转速一体式车用传感器,包括蓝牙主机和蓝牙从机,所述蓝牙主机的顶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柱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固定柱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内部,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开设有与转动杆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且位于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连接架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表面的一侧依次贯穿活动槽、固定槽和转动杆并延伸至转动杆的内部,所述转动杆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槽的内部开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槽,两个所述滑动板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
优选的,所述拉杆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依次贯穿活动槽和固定柱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外部,所述活动槽内壁与滑动板相对的一侧且位于拉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蓝牙主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蓝牙主机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撞条。
优选的,所述蓝牙主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整车ECU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主机通过无线与蓝牙从机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蓝牙主机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蓝牙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固定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赛杰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赛杰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