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PE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2197.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李中明;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汇利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8;B32B27/08;B32B27/06;B32B33/00;B32B27/36;B32B15/20;B32B15/085;B32B15/09;B32B7/12;B32B37/12;B32B38/00;C08J5/18;C08L2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pe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PE材料及医用包装复合膜,改性PE膜包括外层PE膜层、中层PE膜层和内层PE膜层;所述外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乙丙共聚物和有机抗菌剂;所述有机抗菌剂采用羟苯甲酯;所述中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复合抗菌剂;所述复合抗菌剂采用硅胶吸附羟苯甲酯的复合抗菌剂;所述内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无机抗菌剂和润滑剂;所述无菌抗菌剂采用硅胶负载锌‑银抗菌剂。本发明提高了复合膜的阻隔性、抗菌性,同时保障热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PE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医药领域常用的液体药品包装均是硬包装,包括玻璃瓶和复合硬片制成的塑料容器,玻璃瓶存在重量大而且易碎的缺点,而塑料容器一般需要底托作为塑料容器的支撑,在使用时,需要拧开塑料容器的顶部,再进行挤压将液体挤出进行口服,用材多,且使用不方便。
为了提高液体包装使用的便利性,少数企业提出了液体包装用的条形复合膜袋,但是由于软包装盛装液体药品,对其阻隔性能要求高,因此,一般采用的是多层复合膜,一方面增加热封性,一方面要增加阻隔性,目前常用的是至少三层结构,即外层、阻隔层和热封层,代表性的复合膜有PET-AL-CPP和PET-AL-PE。
对于以PE为热封层的复合膜材料,PE层既作为热封层,又作为内层直接与药液接触。实际使用过程中,复合袋的大部分破损都产生在热封处,影响正常包装使用、同时影响药液质量;目前PE膜功能较为单一,PE膜阻隔性能和抗菌性能较差,使其经常局限用作一些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内层薄膜材料使用,这严重限制了PE膜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复合膜的阻隔性、抗菌性,同时保障热封性能,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改性PE材料及医用包装复合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性PE膜,包括外层PE膜层、中层PE膜层和内层PE膜层;所述外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乙丙共聚物和有机抗菌剂;所述有机抗菌剂采用羟苯甲酯;所述中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复合抗菌剂;所述复合抗菌剂采用硅胶吸附羟苯甲酯的复合抗菌剂;所述内层PE膜层的原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无机抗菌剂和润滑剂;所述无菌抗菌剂采用硅胶负载锌-银抗菌剂。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层PE膜层的原料中,按重量份配比,茂金属聚乙烯100份,乙丙共聚物10份-20份,有机抗菌剂2-5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层PE膜层的原料中,按重量份配比,低密度聚乙烯100份,复合抗菌剂3-8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层PE膜层的原料中,按重量份配比,低密度聚乙烯100份,无机抗菌剂5-10份,润滑剂0.5-5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乙丙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34-38%。
进一步优选,所述润滑剂采用聚乙烯蜡。
进一步优选,内层PE膜层、中层PE膜层和外层PE膜层的厚度比依次为:1:0.5-0.8:0.2-0.4。
一种改性PE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一种改性PE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茂金属聚乙烯、乙丙共聚物和有机抗菌剂混合、熔融造粒获得外层PE膜层物料;将低密度聚乙烯和复合抗菌剂混合、熔融造粒获得中层PE膜层物料;将低密度聚乙烯、无机抗菌剂和润滑剂混合、熔融造粒获得内层PE膜层物料;步骤2:将外层PE膜层物料、中层PE膜层物料和内层PE膜层物料三层共挤获得改性抗菌PE膜。
一种抗菌药品包装复合膜,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耐候层PET、阻隔层Al和热封层PE;所述PE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性PE膜、或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性PE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改性PE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汇利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汇利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具磨损及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金属线码加磁及检测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