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1815.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大伟;贾岩;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G23/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孙梦娅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体 结构 应力 裂缝 控制 渗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设备来实现,所述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设备包括墙体,机械盒内部下侧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中空轴,套筒后端穿过机械盒内壁延伸至延伸至圆形槽内部并套接有转动块,环形齿条圆周外壁中部设有导轨,限位块前侧中部开设有空槽,空槽内部通过轴铰链有平刮板,结构间的紧密配合,使得两个动作可以连续进行,有效的节约了人力物力,使得刮平更加的均匀,避免了水从裂缝中渗漏到其他住户,裂缝的出现给住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产生表面裂缝已是一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由于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因此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建筑破坏的恐惧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许多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完证明这种裂缝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由于这些变形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超过混凝上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统称“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而现今社会高楼大厦飞速发展,尤其在住宅中,随处可见的应力裂缝,造成水从裂缝中渗漏到其他住户,裂缝的出现给住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于抗渗漏的修复通过人工将混凝土或胶料等灌注到裂缝中进行填缝抗渗漏,而现有的技术通过人工手拿刮板及胶料将胶料等灌注到裂缝处进行反复的刮平处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于高处的裂缝,更加需要搭建高台进行处理,操作繁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其他现有的抗渗漏装置中无法同时实现旋转刮平及伸缩收料动作,例如CN108149907,需要进行额外的双功能模块进行两个流程的对接处理,因此该种设计存在结构提体积较大,设备较为臃肿缺陷。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钢混主体结构应力裂缝控制的抗渗漏方法,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前侧上端中间位置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后侧四角处均设有滚轮,所述移动块后侧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移动块前侧左端设有储料罐,所述移动块前侧中部固设有机械盒,所述机械盒内部上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套接有斜齿轮A,所述机械盒内部下侧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中空轴,所述中空轴圆周外壁后侧设有斜齿轮B,所述中空轴前侧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后端套接有斜齿轮C,所述套筒后端穿过机械盒内壁延伸至延伸至圆形槽内部并套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部设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圆周外壁中部设有导轨,所述转动块内部固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前壁呈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前侧中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前侧中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部通过轴铰链有平刮板,所述平刮板外壁呈上下结构对称固设有两个弹簧,所述平刮板外侧固设有弧形刮板,所述转动块内部呈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球形腔,所述限位球形腔内部转动连接有限位珠,所述限位珠后侧通过固定柱穿出限位球形腔内部并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中空轴前端穿过套筒内部延伸至转动块内部并焊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前端连通有喷头,所述机械盒左侧设有三项插头,所述移动块下侧外壁中部设有推把,
所述方法包括:
S1、首先,将外界胶料放入到储料罐内;
S2、再将泵体及电机通过三项插头接通外界电源;
S3、此时,通过手持推把将移动块放到需要处理的墙面上通过滚轮进行上下滚动对裂缝进行处理;
S4、此时,通过泵体的作用,胶料通过喷头灌注到墙体的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采设备同步回撤、安装工艺
- 下一篇:一种汽轮机纵树叶根汽道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