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建议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1690.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荆丰伟;郝诗梦;李杰;陈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Q10/04;G06Q10/0639;G06Q50/04;B21B1/22;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热轧 带钢 极限 规格 轧制 建议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建议的分析方法,设定目标钢种、宽度和厚度;进行作业准备验证;分析当前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和历史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判断设备精度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基本条件;分析当前轧制稳定性得分和历史轧制稳定性得分,判断设备状态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条件;分析当前钢卷质量得分和历史钢卷质量得分,判断生产状态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条件;综合以上分析给出是否建议轧制结论;筛选同品规格下质量最好的若干样本并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推荐最优的轧制策略。基于对生产线设备状态的判断从而给出轧制建议,利用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推进了生产数据贯通化,实现智能制造,有效降低轧制分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钢极限规格轧制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面向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建议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带钢热连轧极限规格一般是某钢种的极限宽度或极限厚度,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以极限厚度居多。极限规格轧制时对设备、工艺要求较高,同时也对设备的稳定运行存在风险。带钢极限规格由于轧制数量少,需要考虑钢种成分、材料组织性能、数学模型设定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成本大,错误率高,给带钢极限规格轧制稳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废钢甚至可能会造成设备出现不可逆损伤,增加维修成本,降低常规品种生产效率。目前,没有一种智能制造方法可以给出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的轧制策略,解决分析成本大、错误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建议的分析方法,
具有以下问题,没有一种智能制造方法可以给出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的轧制策略,解决分析成本大、错误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热轧带钢的极限规格轧制建议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目标钢种、宽度和厚度;
进行作业准备验证;
分析当前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和历史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判断设备精度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基本条件;
分析当前轧制稳定性得分和历史轧制稳定性得分,判断设备状态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条件;
分析当前钢卷质量得分和历史钢卷质量得分,判断生产状态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给出是否建议轧制结论;
筛选同品规格下质量最好的若干样本并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推荐最优的轧制策略。
优选地,所述设定目标钢种、宽度和厚度,包括:
根据目标钢种,从L2导入或在HMI上输入需要查询的目标宽度和厚度为对应钢种的极限规格,针对不同的极限规格分析场景,配置不同的PDI参数输入方式。
优选地,作业准备验证包括当前转车作业准备验证和轧制作业准备验证;
当前转车作业准备验证和轧制作业准备验证的分析项目分别包括:条件总数、满足条件数目、满足条件比例η、不满足条件项目;当满足条件比例η等于100%时给出本种类验证的判断结论A1=Y,建议轧制;当满足条件比例小于100%时给出本种类验证的判断结论A1=N,不建议轧制。
优选地,分析当前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和历史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判断设备精度是否满足极限规格生产基本条件,包括:
设备工艺精度得分分析包括设备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1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